本报记者 陈秀隆 本报通讯员 蔡井乐 陈建文
边陲崇左有9座烈士陵园,安葬着从抗战开始各个不同时期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在崇左有一群人,默默守护这些烈士几十年。
这些人中,有的数十年如一日守护烈士墓,有的经常组织祭奠英烈,有的帮助烈属“寻亲”……他们做这些事不图别的,就是为了逝者安息,生者无憾。
“愿用一生为烈士歌唱”
“那一年话别我奔赴了战地,为祖国为和平迎接那枪林弹雨……”9月的一天,凭祥匠止烈士陵园内,一阵阵如泣如诉的歌声,萦绕在一座座烈士墓之间。
这名为烈士歌唱的女士叫黄丽章,是宁明的退休音乐教师。
说起和英烈结缘,还得从35年前说起。
黄丽章是军人的后代,从小就对军人有着特别的情感。上个世纪70年代炮火响起时,黄丽章正值青春年华。黄丽章就读的学校操场突然搭起了两个野战救护帐篷,她认识了卫生员小光。一种朦胧的情愫就悄然产生。
黄丽章仍清楚地记得,那天,小光被紧急派往战场。临行前,她将一双亲手缝制的布鞋塞进小光怀里。挥挥手道别时,小光大喊:“我会回来的!你放心!”
战事结束后,大部队渐渐撤回,看见无数可爱可敬的面孔,却找寻不到最熟悉的人。黄丽章多方打听,但结果都让她失望。多年后,见到那个部队的老兵,她还不忘问起:“卫生员小光,现在在哪里?”
多年来,她把对小光的思念化成了对英烈们的祭奠。为了给被遗漏的烈士取证立碑,她四处奔走;为了寻找陵园里的烈士家属,她不遗余力。逢年过节,她总不忘给那些无名的烈士烧炷香洒杯酒说会话。
2010年3月,广东兴宁人韩新昌到广西找了多处烈士陵园,想找到他哥哥、烈士韩新朋的墓,均无果。他在网上了解到“梦雨(黄丽章网名)”的事迹,就托她帮寻找。3个月过去了,韩新昌从广西传来了好消息:在黄丽章的多方联络下,经烈士生前所在部队和当地民政局协商,决定为韩新朋烈士补建新墓。烈士魂归故里,逝者安息,生者无憾。
从烈士战友回忆中、与烈属交谈中,黄丽章收集积累了许多故事素材,并通过创作话剧、舞蹈、歌曲等形式把烈士的故事搬上舞台。(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今年凭祥市的“八一”晚会,由她创作的《尖兵,子夜悄行》话剧引起轰动,在边防官兵中激起了一股学英烈的热潮。
2012年,黄丽章退休,但她的“梦雨爱心小组”依然活跃在驻地各烈士陵园,积极为回访老兵和烈属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每天不看一眼战友,就不安心”
宁明县寨安乡北山屯有一名守墓的老人,名叫何满奇,守护烈士墓35年了。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何满奇曾当过民兵向导。每每谈起给部队当向导的短暂时光,老人精神总是很振奋,记忆也很清晰。
何满奇记得,那年部队在离他家不远处的两个小山头上,建起了两座烈士公墓,安葬着几十名烈士。当地民政局委托他帮忙看护管理。
从1979年到1989年,10年时间,何满奇一个人住在公墓外简单搭起的茅草房,家里的两亩田交给妻子,只是农忙时才下山帮忙。无论寒暑,他每天6点钟准时起床,走到公墓,铲草拔草描字。
每年的清明节,是何满奇最忙最累的日子。这天早上,何满奇会早早起床,然后带着爆竹、香烛、纸钱,“正式地见老战友”。
有一年夏天,台风掠过这座小山村。连续几天的暴风雨卷走了烈士坟上的沙土,有的坟堆几乎都成了平地。“想到没有照顾好这些战友,心里就难受。”暴雨过后,何满奇一个人挖土堆坟,挑石上山,把每座坟筑得牢牢的。
1989年,宁明县北山、侗棉、峙浪3个地方的公墓合迁到了宁明烈士陵园。何满奇也跟着搬到了宁明烈士陵园,成了管理员,管理着数百座烈士墓。
今年6月,何满奇办理了退休手续,搬回北山屯老家。可他放心不下,故意耍了个“花招”:搬家的时候,他把部分东西“藏”了起来,这样每星期就有借口再回一趟烈士陵园。
“只是想为老兵做点什么”
9月25日,记者来到龙州县彩艳花店。“不好意思,这几天花店不开张。”店主人卜艳正埋着头整理着身旁十几个花圈。丈夫陈强抱着小孩迎了上来,解释说,他们忙着准备龙州烈士陵园的纪念活动,“这两天很忙,2000多朵菊花、30个花圈都要在这几天准备好。”
这对夫妇与烈士结缘,还要从5年前说起。2009年2月,怀孕8个月的卜艳跟陈强提出要去烈士陵园祭拜烈士。“刚开始我不同意,她挺着个大肚子嘛。”后来,看拗不过她,陈强只好陪着她一起到了烈士陵园。
刚到烈士陵园门口,他们看见围了一大群人,听了一会明白了,有人故意抬高花价。一个山东籍老兵跟卖花人讨价还价吵了起来。卜艳说,这对他们触动很深,“当时,我们突然觉得应该为烈士为老兵做一点事。”那天,夫妻俩商量后达成共识。陈强打电话请亲戚朋友帮忙到店里把十几桶菊花全部抬到烈士陵园,免费发放给前来扫墓的人。
2013年清明节前夕,烈士潘中林的妹妹潘玉华啜泣着给陈强打来电话,请他帮忙拜祭哥哥。卜艳拿起笔,记下了潘玉华在哭声中口述的几句话:“哥,我来看你了!你要保佑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家人平安顺利!——妹潘玉华”因为担心自己的字不漂亮,卜艳一笔一划认真写了两遍。清明节那天,两口子带着刚满两岁的女儿,一起到烈士陵园祭拜潘中林烈士。卜艳还特意买了一只鸡和潘中林生前喜欢吃的水果,敬酒时还念叨着:“老大哥,玉华今天有事没办法过来,我把她的话给你捎来了。”说着,把那张纸连同纸钱一起烧了。
在卜艳的电脑上,QQ名显示为“龙州彩艳花店”的联系人名单上,“烈士家属”的好友分组显得分外惹眼,组里共有28个好友,备注显示都是“某某烈士家属”。陈强说,他们每年都会让烈属们留下联系方式,这样做只是为了每年替他们祭扫烈士墓后,方便把照片发给他们。
每次参加祭扫活动,卜艳一家都要花很长时间,要向陵园里的2000多名烈士祭献鲜花,还要给28位烈士一一祭扫。
新闻推荐
本报凭祥讯(记者/陈秀隆通讯员/张扬黄聪)“军烈属李秀英的房子很旧,还是土坯房,属于危房,希望能进行改造。”凭祥市夏石镇哨平村大学生村官农丽婷认真地把情况记录到数据库中,第二天,镇领导看到该信息后...
凭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凭祥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