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陆明翔通讯员李志高
天等县是广西30个大石山区县(市、区)和28个国定贫困县之一。但是,天等人发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天等精神,以人为本,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创新工作机制,全面建设和优化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在创建自治区文明县城活动中,力挫群雄,高枝独秀,勇占鳌头:5月26日,邕城传来喜讯——在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会上,天等县荣获第六轮自治区文明县城荣誉称号!全区有12个县获此殊荣,天等县是崇左市惟一荣膺此称号的县。
有道是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初夏的5月底,热浪袭人,记者漫步在天等县城的街头,看到城区主干道两旁的人行道郁郁葱葱,花香阵阵,鸟啭虫吟,置身其间,恍如花园;新建的商住小区里,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比肩接踵、巍然耸立;宽敞整洁的天椒广场上,歌声悦耳,舞姿优美,老少笑脸灿烂,其乐融融……这里,是大石山区巍然耸起的文明县城;这里,状态与里质完美融合;这里,外在与内蕴互为一体。凝成共识:全民参与齐抓共管
“创建文明县城,就是创建老百姓的幸福之城。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目的就是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利民、惠民、富民才是最大的文明!”天等县县委书记吴强一语道出创建文明县城的初衷。
自从获得崇左市级文明县城后,天等县没有故步自封,而是乘胜追击,乘势而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自我加压:以夺取自治区文明县城为目标,将创建工作作为县委、县政府全局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年度责任目标,使文明县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地予以强力推进。
县委常委专题会议研究《审定<天等县2011—2012年度文明系列和首批“九大和谐”名单>》、《审定天等县道德模范的表彰决定》等议题,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提出以创建文明县城为龙头,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活动,不断提升社会文化程度、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在编制《天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县委、县政府把文明县城建设列为主要内容。每年,县文明委制定工作要点,指导协调全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并对目标进行逐级分解。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对照各自所承担的目标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有效地发挥对全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
“凝成共识重要,‘一盘棋\’的思想更重要。”天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张雪奎向记者介绍:“广大群众有了共识,事情就好办!因为,他们是文明成果的享受者,更是文明创建的主力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责任心和自觉性就强多了!”张雪奎深有感触:只有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工作才能取得进展,直至夺取最后胜利。
为使文明县城建设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天等县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除《今日天等》、天等政府网、天等有线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媒体长年开设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专栏外,在公共场所建立大型公益广告牌,各社区宣传栏的内容以县城文明建设为重点,做到发现先进典型就即时跟进,让市民常学常新,有样可学,有措施可借鉴,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2012年以来,天等县县城文明建设工作有关做法经验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在区级以上媒体共发表上百条。中国文明网、中国未成年人网、广西文明网、广西青少年网等相关网站争相予以宣传报道,对天等县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为使文明县城工作实现百花齐放、点面并进的效果,天等县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通过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和"党员、志愿者为民服务"等活动,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在文明县城创建工作过程中,天等出现了1个自治区级文明社区,14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31个市级文明单位,5个县级文明社区,89个县级文明单位,1000多个"和谐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这些文明单位和家庭,为文明县城工作的推进,起到了榜样示范和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使天等县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既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又强力助推、波澜壮阔。
注重内蕴:培育文明风尚,提高市民素质
市民素质是文明城市之魂!没有市民素质的提升,创建文明县城就是一句空话。城市文明,说到底,就是以人为本的文明。
天等县坚持"要建文明城,先树文明人;先有文明人,后有文明城"的理念,建立健全"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天等人"、"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传播"等"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把"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作为每年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载体,摆上工作日程,认真研究部署,切实加强领导,逐步形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长效机制,推动工作落实。
大兴文明礼仪之风是天等县勇夺自治区级文明县城的经验之一。天等县成立《"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下发《天等县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方案》,要求各相关部门做好公益广告的宣传工作。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今日天等》、天等政府网共刊发版面和图片100多个版(张),社会媒介类设立广告牌115张,悬挂横额标语类数千条,广播电视共刊播近五千次,手机短信共发送上万条,建筑围栏广告共108平方米。这些全方位地宣传,对文明县城的建设起到开化、开导、入眼、入耳、入心,直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文明县城的创建工作变成了全体市民的潜意识和自觉行动。
大兴读书学习之风是天等县荣获自治区级文明县城称号的又一有效做法。读书,对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不可或缺。每年,制定下发《天等县全民阅读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大兴读书学习之风,使广大市民逐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从而实现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和科学素质的目标。与此同时,天等县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开展"限塑令"、"低碳日"等"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方面的宣传教育。在此基础上,结合群众路线活动,大力开展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不断普及节约能源资源理念,纠正奢侈浪费现象,大兴勤俭节约之风。此外,天等县建立了完整、先进的回收、运输、处理、利用废旧品回收体系,并加强对回收企业的监督管理,推进了天等县公共机构废旧品回收工作,使县城的脏、乱、差实现了根治化和长效化,确保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硬件方面的先进直至超前的同时,有效促进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
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深化创建成果
天等县在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中,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文明县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运行机制。
规范管理制度。天等县制定了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和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的管理办法和考评办法,明确各类创建活动的评选条件、标准、程序和奖励,有效指导各类创建活动的规范运行。同时,县委组织部在对领导班子届中、届末考核和领导干部日常、年度考核、考察中,把所在部门和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情况,作为对领导班子进行考核分析的重要依据,在考核谈话中,将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考核。在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考察中,适时对精神文明建设有关情况、项目或工程进行现场实地考察了解。
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为让群众了解、监督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情况,天等县制定了《市民文明道德巡访团工作职责与制度》。在创建过程中,天等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高度重视,认真记录市民来信来电,并协调有关部门拿出整改措施,务必整改到位。县文明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随机暗访,将有关情况及时进行通报,督促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存在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文明县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扎实开展。
多渠道筹措的投入机制。县委、县政府把精神文明建设软、硬件投入列入县财政预算,2011、2012、2013年分别投入精神文明建设经费为30386万元、41777万元、42795万元,实现了县财政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此外,天等县认真执行文化经济政策,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经费投入有县财政预算内资金、预算外专项资金以及社会各界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力支持。天等县睡宝家私城、青岛扎啤天等总代理、天等县晨星联想电脑专卖店、天等县欧普照明灯饰等企业商家,经常赞助开展文艺会演、爱心捐助等活动,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精神文明建设多元化投入的路子。
共识催生动力,齐抓共管产生良好效应。天等县的每条道路、每个街区、每座桥梁、每棵花树可以作证;这些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的设施,在文明县城创建工作中让县城的环境变美了,秩序变好了,服务变优了,市民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了。如今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人多了;行人横穿马路、机动车辆乱停乱靠的现象少了;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多了;乱贴乱画的人少了……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已悄然成为天等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新闻推荐
天等讯 近段时间以来,天等县卫生计生局积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主动适应新常态,推进全县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卫生计生服务。 &nb...
天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