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下午,天等县龙茗镇进宁村面岭屯村民向玉才戴着草帽,提着水桶,给年初种上的50亩桂林沙糖橘施肥。而离此地不远的益山村那乙屯130亩“瑞丰三号”紫长茄种植基地上,30多名村民正在装运刚采摘下来的一卡车茄子,准备运往南宁出售……
这是极其普通的一天,却是龙茗镇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龙茗镇党委、政府以全面推进“两加、两成”工作为契机,以“三严三实”精神为工作导向,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和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
龙茗镇土地肥沃,物产丰盛,主要农作物有稻谷、玉米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生姜、甘蔗、指天椒、八角、苦丁茶等,是天等县有名的农副产品集散地,素有“瓜菜果蔗之乡”美称。
今年以来,龙茗镇依托自然优势,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深入发展特色农业,全力打造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等农业品牌,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截至目前,该镇有粮食作物面积18298亩,甘蔗种植面积3774.8亩,指天椒种植面积2584亩,生姜种植面积1304亩,苦丁茶树种植面积1831亩,八角种植面积15650亩,蔬菜种植面积11916亩。
同时,该镇还根据资源特色,采取“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民”等形式,创建一批农业示范基地,重点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其中,在三北村和东南村创建了两个紫芯淮山种植基地,总面积达100多亩;在桥皮村龙怀屯种植160亩和进宁村面岭屯种植50亩的桂林沙糖橘;在益山村那乙屯种植130亩的“瑞丰三号”紫长茄。此外,还引进一批新品种、名优产品。例如东南村种桑养蚕及种植中草药、在进宁村养蛇、在三北村巴零种植台湾莲雾等。
深入开展“生态乡村”活动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5月13日,崇左市“美丽崇左·生态乡村”活动现场会在龙茗镇三北村那造屯等地召开。崇左市“生态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各县(市、区)相关领导、工作队长、分队长及“第一书记”等100多人现场观摩那造屯“生态乡村”建设的成果。
今年以来,在“清洁乡村”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之后,龙茗镇继续建立健全各类长效机制,加强对村保洁员的管理,强化对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考勤,积极发挥群众主动参与的优势,筹集社会资金,全民参与“生态乡村”建设,把“沿线”与“联片”结合起来,统筹推进,重点打造那造屯—古棣屯生态示范片区,辐射带动周边中心村和自然村的发展,增强“生态乡村”建设的系统性、示范性和协调性。
同时,该镇还积极筹集资金,重点投入,按照“规划先行,突出特点,一村一规划,一个试点一套方案”的工作要求,高标准建设,高起点整治,不断完善“道路硬化、村屯绿化、饮水净化”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生态乡村”活动。今年上半年,该镇完成人饮工程项目8个,硬化屯级道路4条,完成清洁不净水源9处,清理回收农业生产废弃物521吨,清洁田园1280亩。构建党建新格局推动社会事业新发展“党支部挂牌成立了,我们这些打工者就有了一个安全的‘新家\’。感谢政府这么挂念着我们,我们心里感到很温暖。”日前,在百色市某建筑工地打工的龙茗镇东南村村民黄丽华高兴地说道。
为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积极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龙茗镇在百色市成立了一个流动党支部,充分利用百色市作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名片,积极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达到“花开两地香”的效果。同时,该镇积极打造党员带头致富示范点和推动“村事乡办”工作,通过党员带头作用,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此外,该镇还以古棣屯远程教育高清互动电视示范点为党员教育基地,加大对党员干部培训,积极落实两个主体责任意识,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打造党建工作新格局。
基层党建抓得好,社会各项事业就会有大发展。4月15日,该镇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大型“三月三”文化艺术节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舞龙、舞狮、击腰鼓、拔河比赛、山歌比赛、文艺晚会等,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成功打造出别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新闻推荐
天等讯 “农桂合校长经常与我们反馈学生对饭菜质量的意见,要求每一分生活补助资金都吃进小孩的嘴里……”近日,天等县教育局“校长工作考核小组”深入天等县民族小...
天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