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荣 罗天志·
记者:请问大竹县如何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特别是对艾滋病的防控措施有哪些?
李志超: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疾病防控方面的法律法规,我县顺势而为,不断强化重大疾病防控基础、防控制度、防控队伍建设,县疾控中心创建为全省首批二级甲等疾控中心,防控能力显著提升,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狂犬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艾滋病是我县重点防控的重大疾病之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针对性地采取“五到位一创新”举措全面防控,实现了“新发感染率降低、病死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防治目标。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县委、县政府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对各乡镇(街道)和县级各部门单项目标考核,与乡镇(街道)签订目标责任书,压紧压实责任。二是财政投入到位。县政府将艾滋病防治经费列入了同级财政预算,2016年预算经费300万元,另投入370万元用于购买艾滋病防治相关检测设备。三是宣传教育到位。注重防艾宣传,打造防艾宣传示范社区(村)2个、生活小区22个,充分利用城乡生活广场、车站等公共场所,常态化宣传防艾知识。四是关怀救助到位。建立健全卫计、民政、教科系统艾滋病患者及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信息沟通机制和转介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五是综合干预到位。针对吸毒等高危人群,启动实施了清洁针具交换、安全套推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免费抗病毒治疗、HIV抗体筛查等切实有效的防控策略。六是创新实施“双下沉”工作。积极推行艾滋病患者随访管理及监测干预“双下沉”工作,形成了“一体化联动、一条链管理、一站式服务”群防群控新模式。实施“县乡村组一体化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地发现和管理传染源,遏制了艾滋病快速增长蔓延势头,实现艾滋病“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少死亡”目标。
二、医保
记者:目前,全国已有17个省区市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请问大竹县在城乡医保制度“并轨”方面进展如何?“并轨”后将如何惠及百姓?
李志超:城乡医保制度“并轨”工作由全市统一安排部署,目前我县正按照上级要求有序推进。“并轨”后,全县群众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实惠。一是药品目录扩容,选择增多。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后,新农合药品目录得到大幅扩容,定点医疗机构增多,新农合参保者的就医选择更多。二是药价调整,服务更优。“并轨”后,参保人数将大幅增长,基金池扩大,医保部门在采购时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药企将主动“以价换量”实现薄利多销,一些专利药、高价药价格将更趋合理。同时,参保人群规模的扩大,还将实现“以量换服务”,有利于调动医院等各种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让参保人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三是资源整合,效率提高。城乡居民医保整合,一方面壮大了资金筹集规模,医保基金实现了互助共济,抗风险能力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医保基金统一管理,规避了重复参保、杜绝了重复享受待遇现象,提高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
三、食品药品安全
记者:食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请问大竹县对食品药品安全有何监管措施?
李志超: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县委、县政府在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努力为全县人民提供坚实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主要监管措施有:一是夯实监管基础。增设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由原来的6个所增加到13个所。全县51个乡镇(街道)均成立食安办,明确两名以上专职食品安全监管员,县乡村组“四级联动”监管体系更加完善。二是严格市场准入。严把材料审查、现场核查、责任落实三道关,严格资料审查,落实现场核查,组织经营者参加食品安全培训,确保市场主体合格合法。三是狠抓稽查执法。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各类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和部门联合执法,以全覆盖、零容忍的态度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做到有案必查、屡犯重罚,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是强化风险监测。加大食品药品抽检监测力度,围绕“9+8”民生工程,认真实施“四品一械”监督检查和风险监测计划,提高食品抽检监测覆盖率。加大风险研判力度,定期召开由食品药品安全专家组成的风险研判会,对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集体分析。五是注重行业提升。全面推进食品溯源工作,健全企业台帐和监管档案,对全县所有食品送货车辆进行备案登记,实现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扎实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培育发展一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示范单位,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四、两孩政策
记者:2015年大竹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在国家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后,大竹县对孕婴健康保障有何新举措?
李志超:在国家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县为应对新政策带来的生育潮,加快建设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优化整合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和原计生服务站医疗资源,全力保障妇幼保健工作经费投入,卫生计生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2015年成功创建成全市唯一“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以来,我县以服务质量提升为重点做了大量工作:一是优化产、儿科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加强产、儿科重点学科建设,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完善更新相关设施和设备。设立产科重症监护室,成立院科两级产科急救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加强人才培训,派出产儿科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200余人次、学术交流100余场次。二是加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现城乡全覆盖。向参加孕优检查的对象免费发放“大礼包”(大礼包内有面包、牛奶、温馨提示、叶酸片、《大竹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指南》等资料),县财政以50元/对(其中乡镇35元/对,乡镇服务站15元/对)的标准给予经费保障。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安装雷奥数字化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技术服务系统,按标准配齐孕优检查各项设备,孕优检查质量、效率不断提高。2016年1—7月,该中心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共建立孕优健康档案3091份,检查人数4993人(其中高风险人数699人,占14.4%)。三是增加特色服务项目,提供贴心服务。开设“两孩门诊”、“优生优育咨询门诊”、“妇产科专家门诊”,及时为计划生“两孩”的大龄妈妈们提供贴心服务。
图为代理县长李志超(左一)在基层调研健康扶贫。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22日,达州市第三届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在市中心医院隆重举行,全市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及市中心医院共计10个代表队40名选手参赛。此次大赛分为知识和技能两大主题,主要检验选手们的理论功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