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达州讯(刘达建 记者 王晓英 邹辉)2016年,大竹县坚持“加快发展、加速转型、追赶超越”工作取向,突出产业支撑、项目驱动和改革创新,狠抓要素保障、企业帮扶、市场监管、投资保障等重点工作,制定、落实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应急转贷和支持制鞋产业发展等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县域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
据了解,2016年,大竹县实施县重点项目84个,完成投资56.31亿元,完成计划的103.79%。争取重大项目37个,资金13.1亿元、增长63.34%。“宜居县城”和“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县城规模拓展到25.1平方公里、25万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环境持续改善。13个市级重点镇建设加快推进,建设幸福美丽新村45个。
在交通方面,南大梁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达渝高速公路大竹南出口加快推进,山后快速通道竹石线二期竣工通车、三期主体完工。建设各类水利工程3650处、完工3580处。在脱贫攻坚方面,18个贫困村、18374名贫困人口达到退出标准;易地扶贫搬迁3274人,新建集中安置点21个。
去年,大竹县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308户,组织“营改增”税收收入7958万元。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开放合作持续拓展,签约引进项目33个,总投资额达175.5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5.85亿元。“9+8”民生工程深入实施,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比例达72.5%。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类社会保险”参保88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5842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1%以内。
2016年,大竹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3.5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9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0.08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178.37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达州市实现四个总量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实现四个增速第一。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2.35亿元、增长8.9%,总量全市第二、增速全市第六;服务业增加值93.25亿元、增长9.2%,总量全市第三、增速全市第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57亿元、增长13.1%,总量全市第四、增速全市第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2元、增长9.5%,总量全市第二、增速全市第五。
新闻推荐
本报讯2月3日,大竹县经信局召开职工大会,要求全局职工抢抓时机,科学部署,精细管理,确保一季度全县工业经济实现“开门红”。该局要求,要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市场变化的监测,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
大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