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人社局给了我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哟。”村民廖洪英激动地说,“这个岗位,工作时间灵活,农活、工作两不误。”
家住大竹县石子镇吉星村4组的廖洪英,今年38岁,丈夫几年前患癌症去世了,她上有年近70岁的老父亲,下有3个子女在上学,一直无法外出务工挣钱,家庭经济状况十分困难。经过当地人社部门的就业扶贫援助,她得到了一个“文明劝导”的公益性岗位,兼做乡村道路养护,每月有500元的固定收入。
“就业扶贫要精准”,这是新形势下脱贫攻坚的新要求新任务。近年来,达州市人社部门围绕“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创业一人带动一片”的目标,全力打造“六个一”就业扶贫示范村,创新实施百名专家帮百村、百企千岗进百村、百人创业带千户、万人培训进万家的“百千万”工程,用硬措施、下硬功夫、啃“硬骨头”,让就业扶贫的东风吹遍巴渠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示范村”建设工程
培育就业扶贫“领头雁”
2017年,达州市计划308个贫困村退出、15.2万名贫困人口脱贫、通川区整区摘帽,退出村、脱贫户总量居四川省第一。脱贫攻坚任务异常繁重。
市人社部门在全市2017年贫困地区退出的308个贫困村中精心筛选,力争用一年的时间,按照“六个一”标准,培育出100个分布广泛合理、特色亮点突出、就业更加充分、创业带动作用明显的就业扶贫示范村。
目前,全市已建立村级就业扶贫工作站62个,设置就业扶贫服务专员76名,创设就业扶贫展示墙78面,建立就业扶贫安置基地53个,建成村级信息化就业扶贫服务平台57个,示范村建设初见雏形,“六个一”标准初步实现,已帮助3.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就业。
“百名专家帮百村”工程
选好产业扶贫“助推器”
市县两级人社部门分别组织百名省市专家进驻百个贫困村,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用技术和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
积极引导种植业、养殖业等技术专家到贫困村定期开展智力定点服务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各个贫困村的海拔高度、空气湿度、土壤含量等数据,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扶贫方案。同时,依托实名制数据库,掌握贫困群众技能需求、培训意愿及贫困村产业发展特点,探索建立了“致富产业是什么、困难群众学什么、省市县专家就教什么”的技术培训新模式。目前,已邀请18名省级以上知名专家来达州开展“专家服务团***达州行”活动,为宣汉县、渠县、开江县的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服务业发展及经济转型升级把脉问诊、释疑解惑、传经送宝,活动累计举办专题讲座28场,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和座谈交流42场,培训各类技术人员和农村贫困劳动力2300余人次。组织市县两级畜牧、农业、林业、科技等部门126名专家进驻选定的100个扶贫村,开展农、林、渔业等产业对口帮扶活动,帮助扶贫村筛选致富项目近150个,解决实际困难500个。(下转第六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6月20日,笔者从大竹县农委获悉,该县县委、县政府切实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大竹实际,已选出大竹县2017、2018年度脱贫攻坚引领区两处,并报经达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评审通过。其中,2017年...
大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大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