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
“今天是逢场天,夜校又开班讲政策、讲技术,简短有效。这样做,好得很。”8月13日,朝天区李家乡永乐村贫困户李德申说。
李家乡自农民夜校开办以来,以农民群众愿意学、学得进、用得好为目标,积极采取开辟流动教学点、送课到田间、网上学等方式,把农民夜校办成农民喜爱、群众欢迎、社会关注的“微课堂”。
讲短课让老乡们有时间来学
“我们每堂课,时间都控制在20分钟以内,这样子才不耽搁大家的时间。”李家乡老林村何其林是农民夜校的主讲人之一,他介绍,在农民夜校教学上,授课的“老师”提前都要收集群众意愿,设置好教学计划并做好充分准备,不讲群众听不懂的课、不讲对群众没有意义的课、更不讲大话套话空话的课,群众对这样的短课评价很高。
李家乡为保障群众有时间参与学习,就根据农时农事关键时节,多设置10至15分钟的“微课堂”,利用晚上或农闲时间开展教育培训。
何其林介绍,村上每个月最少开课两次,每次培训都组合安排多方面的教学内容,这样让参与教育培训的群众学的有乐趣、学后有收获。
讲精课让群众听得明白
前几日,李家乡驻永乐村干部给党员们讲了一堂“普通党员如何带领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该村党员姚忠金对笔者说:“那一堂课,让我晓得了自己离一名优秀的党员还有好大的差距。以后要像‘老师\’讲的,要在团结邻里、孝老爱亲、弘扬正气、带头致富等方面当好模范!”
今年以来,李家乡在内容设置上,结合“四讲一做”,多方征求群众意见,设置了对他们实用技能起作用、思想觉悟能改变、法律意识能增强、感恩意识能提高等20个方面的教学内容,讲课多借用群众身边事例,让内容扯住听众耳朵、资料吸引眼球,使每位前来听课的群众能听得明白,听后有所收获。
讲微课让乡亲们更方便
“现在变着花样让我们学习!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一定要通知到村上、组上集中开会了。”一说起农民夜校,老林村杨大爷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李家乡根据农村院落分布散、外出务工人数多、文化接收能力弱等情况,借助支部会、小组会、院落会等开展政策法律党恩“辅导学”;组建“现场教学队”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群众院落开展实用技能“专题学”;聘请先进典型、专家学者、乡土人才开展集中“宣讲学”;借助微信、QQ群等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学”。
截至目前,李家乡8个农民夜校教学培训点累计开展教学120余次,在农民教育中做到了短、频、快和培训面全覆盖,赢得广泛认可。
新闻推荐
富泉村位于蒙山旅游度假区柏林镇大洼风景区内,辖池家寨和城泉2个自然村,全村现有353户、105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124人。去年以来,该村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组和村“两委”多方争取资金,推进...
大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大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