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系统资金互助社开展服务
新远达二手汽车交易中心效果图
土地托管服务助农增收
供销系统领办专合社农民喜获丰收
“菜单式”土地托管服务
●新建直供直销网店(点)63个,建立农产品储存保鲜库及配送中心8个,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6个,2016年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销售总额4.77亿元。
开展土地托管服务9.6万亩,土地流转4.4万亩,建立农村电商服务平台6个,建成农产品展示展销体验中心4个、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371个,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2.4万亩,建成农产品产地配送及保鲜库8个,农产品直销门店28个。
在社有资产经营方面,全市供销系统共全资、参股、控股社有企业43户,社有企业从业人员1903人,社有资产总值突破12亿元,对外投资超过8000万元,净资产8.6亿元。
“新网工程”网点覆盖了达州85%的乡镇、65%的行政村,带动城乡就业人员3.23万人。
截至今年8月底,全系统商品购进总额39.69亿元,商品销售总额46.25亿元,实现利润4113万元。
——这是达州市供销社交出的工作成果清单。
2015年3月,中央出台《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意见》和《实施意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着力将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与农民利益联系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供销合作事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达州供销人畅迎浩荡春风,迎难而上,创新实干,锐意进取,谱写出综合改革的精彩华章。
为农 务农 姓农
为农而生、又因农而兴的供销社,围绕新型经营主体们的“成长烦恼”,寻找解决路径,不失为一个为农服务的新方向。
中央、省、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让供销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达州市供销社找准定位,明确方向,着力将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与农民利益联系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从单纯的商品经营、一买一卖向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化服务全角度转变,走出了一条新时期供销社服务“三农”的新路子。在达州市委市政府和省供销社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全市供销系统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紧扣全市“三农”工作大局,坚持为农、务农、姓农根本方向,树立为农、诚信、创新、合作新理念,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着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城乡社区生活服务和农产品流通服务“三大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着力搭建供销综合服务、网上供销信息服务和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三个平台”,推进城乡一体化;以政事分开、社企分开为方向,着力创新联合社治理、社有企业经营和基层社建设“三项机制”,推动运营市场化。
三年来,达州供销合作社始终把为农服务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在拓展经营领域、创新治理机制、壮大社有企业、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传统业务方面,截至2017年8月底全市供销系统完成商品购进总额39.69亿元,商品销售总额46.25亿元,实现利润4113万元,其中,农产品销售16.87亿元,农资销售15.10亿元,日用消费品销售9.95亿元,再生资源销售3.64亿元。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方面,全市供销系统开展土地托管服务9.6万亩,土地流转4.4万亩,建立农村电商服务平台6个,建成农产品展示展销体验中心4个、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371个,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2.4万亩,建成农产品产地配送及保鲜库8个,农产品直销门店28个。在社有资产经营方面,全市供销系统共全资、参股、控股社有企业43户,社有企业从业人员1903人,社有资产总值突破12亿元,对外投资超过8000万元,净资产8.6亿元。
合作 联合 融合
作为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始终坚持“合作、联合、融合”的理念,以试点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为着力点,以开展农村电商、土地托管、资金互助三大新型业务为抓手,以恢复基层社、领办专合社、兴办综合服务社“三社建设”为依托,全方位推进层级合作、股权合作、信用合作和资源合作,统筹联动推进全市供销综合改革。
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网购网销同步推进,物流配送一体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达州菜蓝子”“达川供销商城”“开江购物网”“通川区城乡通”“宣汉馆”等电商平台相继上线运行,线下体验中心同步建成投运,并与总社平台供销e家实现了互联互通;大竹县益寿黑花生、达川区雏鹰青花椒等12个专业合作社47个产品类别开展了网上销售;双庙、花石崖、沙湾、黄石等近300多个电商服务站、双代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兴起。
坚持以销定产,产销对接,全方位促进农产品营销。达州市供销社积极发展供销现代物流,大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相继开工建设达川区农产品流通体系、万源市富硒农产品经营网络、渠县农产品交易市场、开江讲治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农产品经营网络项目6个,组织15个农产品专合社参与农产品“产销对接”,新建直供直销网店(点)63个,建立农产品储存保鲜库及配送中心8个,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6个,2016年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销售总额4.77亿元。
坚持“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新理念,全力推进土地托管服务。全市供销社系统抓住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机遇,采取全托或半托形式,托管土地9.6万亩,2020年计划达到50万亩。达川区农资公司投入项目资金850万元,在堡子镇、檀木镇托管土地11800余亩,建成为农服务中心2个,采取统一优良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具作业、统一优价收购、统一厂家加工、统一精致包装、统一平台销售的“九统一”模式,培育了“龙嘴粒粒香”大米品牌,构建了涵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2016年产值达5800万元。宣汉、开江、万源等地也开展了以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机作业、收储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托管服务。
坚持“合作制、社员制、封闭制”原则,大力推进农村资金互助合作。在自愿申报、严格评审的前提下,选取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市级以上示范专业合作社作为发起社,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5家,吸纳社员180户,筹集股本金838万元,办理资金互助业务46笔548万元,有效解决了试点社成员融资难问题。万源市白沙润豪农村资金互助社被纳入全省第三批试点社,获得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积极做实市级供销发展基金,采取自筹、收益注入、财政补助、项目投入等方式筹集基金,统筹用于全市基层社建设和为农服务,力争5年内实现合作基金规模突破3000万元,其中2017年筹集资金500万元,统筹用于基层社发展和为农服务。
坚持开门开放、合作共赢思路,持续强化基层社、专合社、综合服务社“三社”建设。通过完善网络覆盖,加强功能培育,优化服务质量,不断夯实基层服务基础。全市供销社系统采取出资入股和借船出海两种模式,改建恢复重建基层社达232个,覆盖全市75%的乡镇。万源市通过市属社有企业每个基层社出资3.5万元,持股35%,与当地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共同注册成立基层社28个。开江县依托长期与供销社合作的专合社、农资经营大户、庄稼医院等载体,通过改造提升、网络延伸、功能完善、人员培训等方式,使其逐步担负起基层社职能,实现了基层社全覆盖。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整合产业发展资金4300万元,在贫困村中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5个,培育市级以上示范专合社3个,培育经营规模200万元以上的专合社5个,组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个。全市专合社总数达到365个,带动农户13.23万户。综合运用独资、合作、加盟等方式,在行政村居中地带、人口密集区、现代农业园区等地,兴办27家综合服务社,把农资供应、农技推广、测土配方、日用消费、文体娱乐、家电维修等行业功能引向农村最前沿覆盖。
农业 产业 企业
作为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始终遵循“紧贴农业、做大产业、做强企业”的思路,以做大做强社有企业为支撑,以建设放心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标准化建设为主线,突出农产品产地加工、社区配送,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拓展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供销社根在农村、源在农业,为农务农姓农是供销社永不蜕变的本色,反哺农民农村是供销人饮水思源的本份。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达州市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服务优势,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定点扶贫、社服体系,以建立专合组织、畅通流通网络、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推进***、精准脱贫。通过“专合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达州市在金鸡村建立了香椿和黄荆叶2个专业合作社,通川区在安云大河、碑庙陡坑、梓桐吕城等贫困村发展辣椒、花椒、蔬菜等专业合作社6个,宣汉县建立雪莲果种植基地300亩,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迈入正轨并显现带动效应,贫困农民直接品尝到了发展特色产业的甜头。借助系统农村电商平台,供销社积极开展电商扶贫试点,一大批来自贫困村的土鸡、大米、柚子、柑橘等农产品实现了网上销售。依托主城区蔬菜产销对接政策,应三红、学堂村、晟源等8个蔬菜储存保鲜库和配送中心在主城区周边贫困村布局,22家蔬菜直销门市和社区菜店开门营业。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便于服务的原则,在大竹县金鸡乡金鸡村、开江县新宁镇胡家沟村等104个贫困村,建设了涵盖农资保障、日杂销售、网购网销、养老幼教等功能的综合服务社,让贫困户减少生产和日常支出。其中,大竹县供销社争取财政资金28万元,在70个贫困村建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在全市率先实现贫困村网点全覆盖。
达州市供销社紧紧抓住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契机,加快社属企业资产重组、优化产业布局。整合市本级、达川区、通川区农资公司资源,在秦巴物流园区征地100亩,建设达州农资物流中心,主要开展化肥、农药、农机、农具、农膜、种子、种苗等农资批发零售、展览展销、交易结算、分拨转运、城乡配送、办公商务、综合配套等服务,推动传统农资企业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变。结合市委、市政府对马踏洞新区集金融、商业和住宅为一体的功能分区及定位,利用马踏洞片区原农资仓库置换土地,建设达州市为农服务中心,承担农村合作金融、农产品展示展销等功能。依托达州地处大巴山腹地,农产品丰富的优势,整合市、县两级社有企业资源,引入四川农产品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战略投资,吸纳重庆源庸商贸有限公司等社会资本,组建达州市珍硒农产品公司,重点围绕达州茶、果、肉、粮、油等农产品优势资源,建设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化生产基地、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组织品牌化推广营销,形成由供销社控股主导的农产品经营实体。
四川达州鑫侬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是达州市供销合作社全资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现有资产总额1.8亿元。公司参股或控股了达州市鑫侬农资有限公司、达州市鑫侬虹雳来烟花爆竹连锁有限公司、达州市绿岛小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州市新远达实业有限公司、达州供销网优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达州市珍硒农产品公司等6家企业,涉及农业生产资料、烟花爆竹、再生资源、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及农业综合开发等行业,是达州市“三农”领域骨干龙头企业。其中,达州市供销网优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是达州市农村电商龙头企业,注册资金3000万元,运营面积3000余平方米,建设有电商运营中心、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生活超市、物流公司、创客孵化中心、电商培训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建立了百节乌梅、龙嘴大米、安仁蜜柚等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培育出“巴山望梅”区域农产品品牌,负责整合全市农产品资源和供销系统电商资源,承担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建设、全市农村电子商务***等任务,形成农村电商发展合力。达州市新远达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在达州市通川区东岳新型工业聚集区征地70亩,建设集新车、二手车交易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利用于一体的综合项目,建成后年回收拆解报废汽车2万辆以上,汽车零部件再利用和二手车(设备)交易3万件(台)以上,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利税5000万元以上。达州供销系统再生资源龙头企业,实现从简单破拆企业向汽车部件回收利用企业转型,从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向汽车贸易综合服务商转型。
供销社的根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各项工作着力点在农业,供销合作社只有为农务农兴农,才能提升自己、壮大自己。市供销社主任王华平认为,不管农村怎么变,但有一条绝对不会变,就是必须围着农民的需求转,拓展服务项目,把服务做到农民的心坎里。这是供销人的职责!
□文/图 张文艺 本报记者 何晓丽 廖梅 蒲正杰
新闻推荐
□周定美特约通讯员王晓林“能给爸爸减轻负担,我真的很高兴。”9月26日下午,正在大竹县第六小学上学的彭小洋,得知申请的教育扶贫救助基金获得批准后,一脸稚气的他露出了腼腆的笑容。基金救助强化保...
大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