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大竹新闻 > 正文

情系三农谋改革 创新发展谱华章 ——达州市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工作纪实

来源:达州日报 2017-10-16 10:0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达州市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工作纪实

供销系统资金互助社开展服务新远达二手汽车交易中心效果图土地托管服务助农增收供销系统领办专合社农民喜获丰收“菜单式”土地托管服务

●新建直供直销网店(点)63个,建立农产品储存保鲜库及配送中心8个,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6个,2016年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销售总额4.77亿元。

开展土地托管服务9.6万亩,土地流转4.4万亩,建立农村电商服务平台6个,建成农产品展示展销体验中心4个、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371个,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2.4万亩,建成农产品产地配送及保鲜库8个,农产品直销门店28个。

在社有资产经营方面,全市供销系统共全资、参股、控股社有企业43户,社有企业从业人员1903人,社有资产总值突破12亿元,对外投资超过8000万元,净资产8.6亿元。

“新网工程”网点覆盖了达州85%的乡镇、65%的行政村,带动城乡就业人员3.23万人。

截至今年8月底,全系统商品购进总额39.69亿元,商品销售总额46.25亿元,实现利润4113万元。

——这是达州市供销社交出的工作成果清单。

2015年3月,中央出台《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意见》和《实施意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着力将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与农民利益联系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供销合作事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达州供销人畅迎浩荡春风,迎难而上,创新实干,锐意进取,谱写出综合改革的精彩华章。

为农 务农 姓农

为农而生、又因农而兴的供销社,围绕新型经营主体们的“成长烦恼”,寻找解决路径,不失为一个为农服务的新方向。

中央、省、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让供销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达州市供销社找准定位,明确方向,着力将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与农民利益联系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从单纯的商品经营、一买一卖向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化服务全角度转变,走出了一条新时期供销社服务“三农”的新路子。在达州市委市政府和省供销社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全市供销系统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紧扣全市“三农”工作大局,坚持为农、务农、姓农根本方向,树立为农、诚信、创新、合作新理念,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着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城乡社区生活服务和农产品流通服务“三大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着力搭建供销综合服务、网上供销信息服务和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三个平台”,推进城乡一体化;以政事分开、社企分开为方向,着力创新联合社治理、社有企业经营和基层社建设“三项机制”,推动运营市场化。

三年来,达州供销合作社始终把为农服务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在拓展经营领域、创新治理机制、壮大社有企业、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传统业务方面,截至2017年8月底全市供销系统完成商品购进总额39.69亿元,商品销售总额46.25亿元,实现利润4113万元,其中,农产品销售16.87亿元,农资销售15.10亿元,日用消费品销售9.95亿元,再生资源销售3.64亿元。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方面,全市供销系统开展土地托管服务9.6万亩,土地流转4.4万亩,建立农村电商服务平台6个,建成农产品展示展销体验中心4个、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371个,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2.4万亩,建成农产品产地配送及保鲜库8个,农产品直销门店28个。在社有资产经营方面,全市供销系统共全资、参股、控股社有企业43户,社有企业从业人员1903人,社有资产总值突破12亿元,对外投资超过8000万元,净资产8.6亿元。

合作 联合 融合

作为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始终坚持“合作、联合、融合”的理念,以试点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为着力点,以开展农村电商、土地托管、资金互助三大新型业务为抓手,以恢复基层社、领办专合社、兴办综合服务社“三社建设”为依托,全方位推进层级合作、股权合作、信用合作和资源合作,统筹联动推进全市供销综合改革。

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网购网销同步推进,物流配送一体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达州菜蓝子”“达川供销商城”“开江购物网”“通川区城乡通”“宣汉馆”等电商平台相继上线运行,线下体验中心同步建成投运,并与总社平台供销e家实现了互联互通;大竹县益寿黑花生、达川区雏鹰青花椒等12个专业合作社47个产品类别开展了网上销售;双庙、花石崖、沙湾、黄石等近300多个电商服务站、双代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兴起。

坚持以销定产,产销对接,全方位促进农产品营销。达州市供销社积极发展供销现代物流,大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相继开工建设达川区农产品流通体系、万源市富硒农产品经营网络、渠县农产品交易市场、开江讲治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农产品经营网络项目6个,组织15个农产品专合社参与农产品“产销对接”,新建直供直销网店(点)63个,建立农产品储存保鲜库及配送中心8个,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6个,2016年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销售总额4.77亿元。

坚持“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新理念,全力推进土地托管服务。全市供销社系统抓住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机遇,采取全托或半托形式,托管土地9.6万亩,2020年计划达到50万亩。达川区农资公司投入项目资金850万元,在堡子镇、檀木镇托管土地11800余亩,建成为农服务中心2个,采取统一优良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具作业、统一优价收购、统一厂家加工、统一精致包装、统一平台销售的“九统一”模式,培育了“龙嘴粒粒香”大米品牌,构建了涵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2016年产值达5800万元。宣汉、开江、万源等地也开展了以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机作业、收储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托管服务。

坚持“合作制、社员制、封闭制”原则,大力推进农村资金互助合作。在自愿申报、严格评审的前提下,选取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市级以上示范专业合作社作为发起社,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5家,吸纳社员180户,筹集股本金838万元,办理资金互助业务46笔548万元,有效解决了试点社成员融资难问题。万源市白沙润豪农村资金互助社被纳入全省第三批试点社,获得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积极做实市级供销发展基金,采取自筹、收益注入、财政补助、项目投入等方式筹集基金,统筹用于全市基层社建设和为农服务,力争5年内实现合作基金规模突破3000万元,其中2017年筹集资金500万元,统筹用于基层社发展和为农服务。

坚持开门开放、合作共赢思路,持续强化基层社、专合社、综合服务社“三社”建设。通过完善网络覆盖,加强功能培育,优化服务质量,不断夯实基层服务基础。全市供销社系统采取出资入股和借船出海两种模式,改建恢复重建基层社达232个,覆盖全市75%的乡镇。万源市通过市属社有企业每个基层社出资3.5万元,持股35%,与当地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共同注册成立基层社28个。开江县依托长期与供销社合作的专合社、农资经营大户、庄稼医院等载体,通过改造提升、网络延伸、功能完善、人员培训等方式,使其逐步担负起基层社职能,实现了基层社全覆盖。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整合产业发展资金4300万元,在贫困村中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5个,培育市级以上示范专合社3个,培育经营规模200万元以上的专合社5个,组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个。全市专合社总数达到365个,带动农户13.23万户。综合运用独资、合作、加盟等方式,在行政村居中地带、人口密集区、现代农业园区等地,兴办27家综合服务社,把农资供应、农技推广、测土配方、日用消费、文体娱乐、家电维修等行业功能引向农村最前沿覆盖。

农业 产业 企业

作为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始终遵循“紧贴农业、做大产业、做强企业”的思路,以做大做强社有企业为支撑,以建设放心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标准化建设为主线,突出农产品产地加工、社区配送,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拓展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供销社根在农村、源在农业,为农务农姓农是供销社永不蜕变的本色,反哺农民农村是供销人饮水思源的本份。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达州市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服务优势,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定点扶贫、社服体系,以建立专合组织、畅通流通网络、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推进***、精准脱贫。通过“专合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达州市在金鸡村建立了香椿和黄荆叶2个专业合作社,通川区在安云大河、碑庙陡坑、梓桐吕城等贫困村发展辣椒、花椒、蔬菜等专业合作社6个,宣汉县建立雪莲果种植基地300亩,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迈入正轨并显现带动效应,贫困农民直接品尝到了发展特色产业的甜头。借助系统农村电商平台,供销社积极开展电商扶贫试点,一大批来自贫困村的土鸡、大米、柚子、柑橘等农产品实现了网上销售。依托主城区蔬菜产销对接政策,应三红、学堂村、晟源等8个蔬菜储存保鲜库和配送中心在主城区周边贫困村布局,22家蔬菜直销门市和社区菜店开门营业。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便于服务的原则,在大竹县金鸡乡金鸡村、开江县新宁镇胡家沟村等104个贫困村,建设了涵盖农资保障、日杂销售、网购网销、养老幼教等功能的综合服务社,让贫困户减少生产和日常支出。其中,大竹县供销社争取财政资金28万元,在70个贫困村建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在全市率先实现贫困村网点全覆盖。

达州市供销社紧紧抓住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契机,加快社属企业资产重组、优化产业布局。整合市本级、达川区、通川区农资公司资源,在秦巴物流园区征地100亩,建设达州农资物流中心,主要开展化肥、农药、农机、农具、农膜、种子、种苗等农资批发零售、展览展销、交易结算、分拨转运、城乡配送、办公商务、综合配套等服务,推动传统农资企业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变。结合市委、市政府对马踏洞新区集金融、商业和住宅为一体的功能分区及定位,利用马踏洞片区原农资仓库置换土地,建设达州市为农服务中心,承担农村合作金融、农产品展示展销等功能。依托达州地处大巴山腹地,农产品丰富的优势,整合市、县两级社有企业资源,引入四川农产品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战略投资,吸纳重庆源庸商贸有限公司等社会资本,组建达州市珍硒农产品公司,重点围绕达州茶、果、肉、粮、油等农产品优势资源,建设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化生产基地、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组织品牌化推广营销,形成由供销社控股主导的农产品经营实体。

四川达州鑫侬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是达州市供销合作社全资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现有资产总额1.8亿元。公司参股或控股了达州市鑫侬农资有限公司、达州市鑫侬虹雳来烟花爆竹连锁有限公司、达州市绿岛小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州市新远达实业有限公司、达州供销网优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达州市珍硒农产品公司等6家企业,涉及农业生产资料、烟花爆竹、再生资源、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及农业综合开发等行业,是达州市“三农”领域骨干龙头企业。其中,达州市供销网优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是达州市农村电商龙头企业,注册资金3000万元,运营面积3000余平方米,建设有电商运营中心、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生活超市、物流公司、创客孵化中心、电商培训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建立了百节乌梅、龙嘴大米、安仁蜜柚等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培育出“巴山望梅”区域农产品品牌,负责整合全市农产品资源和供销系统电商资源,承担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建设、全市农村电子商务***等任务,形成农村电商发展合力。达州市新远达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在达州市通川区东岳新型工业聚集区征地70亩,建设集新车、二手车交易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利用于一体的综合项目,建成后年回收拆解报废汽车2万辆以上,汽车零部件再利用和二手车(设备)交易3万件(台)以上,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利税5000万元以上。达州供销系统再生资源龙头企业,实现从简单破拆企业向汽车部件回收利用企业转型,从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向汽车贸易综合服务商转型。

供销社的根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各项工作着力点在农业,供销合作社只有为农务农兴农,才能提升自己、壮大自己。市供销社主任王华平认为,不管农村怎么变,但有一条绝对不会变,就是必须围着农民的需求转,拓展服务项目,把服务做到农民的心坎里。这是供销人的职责! 

□文/图 张文艺 本报记者 何晓丽 廖梅 蒲正杰

新闻推荐

教育扶贫 让寒门娃上学无忧

□周定美特约通讯员王晓林“能给爸爸减轻负担,我真的很高兴。”9月26日下午,正在大竹县第六小学上学的彭小洋,得知申请的教育扶贫救助基金获得批准后,一脸稚气的他露出了腼腆的笑容。基金救助强化保...

大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张天国诗歌赏析2017-09-29 10:41
评论:( 情系三农谋改革 创新发展谱华章 ——达州市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工作纪实)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