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夯实多点多极支撑,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这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战略举措。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做大区域经济板块,做强市(州)经济梯队,夯实底部基础,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性,为建设经济强省贡献多个“发力点”,成为省“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纵深川渝合作
实现两地共赢
省政协委员贺宗飞提出应实现川渝两地纵深发展,持续合作。在转型发展上,强调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在对外开放上,强调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在合作协同上,强调优势互补。
由此,贺宗飞建议,提高川渝合作的档次,从以往的部门间、城际间的合作提升为省际之间的合作。同时,两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涵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一体化、信息共享、公共服务、资源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领域,尤其要进一步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此外他建议川渝两地在产业合作上发展更深更广,加快共建产业园区。
省人大代表蒋兰青带来关于支持达州建设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的建议。“大竹县产业配套承载能力很强,正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这次的建议也是为了促进县域工业园区集约化转型发展。”蒋兰青介绍,达州注重分类指导,实施特色经济强县行动,大竹县工业园区以机械电子、汽摩配套等为主业,已被成功列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培育计划,拟规划建设的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初步定位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而布局这些产业都为了对接重庆市场。
对川渝合作前景,贺宗飞委员和蒋兰青代表都满怀期望地表示,希望多方携手并进,扎实推进多地互利共赢、 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川渝合作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推进互联互通
打通区域间经济动脉
省人大代表魏士斌认为,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交通发展是重要因素。要推进省内各大经济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通区域间经济动脉。
魏士斌建议大力支持达州高铁枢纽建设,加快川东北经济区进出川大通道建设。他说,成南达(万)这条高铁串起遂宁、南充、达州至重庆万州区,一旦建成将带动沿线城市经济、文化多领域的发展和融合,抓住这一机遇,加快达州高速铁路及站点建设,对进一步完善国家高速路网,打开四川东向出川通道意义重大。
省人大代表刘旭晴也带来关于加快推进四川南部城市群铁路建设的建议。 “要终结泸州不通铁路的历史!”刘旭晴表示,2021年川南城际铁路将通车,届时自贡、内江、泸州、宜宾等川南四市将实现半小时交通圈,川南至成渝两地只需要一小时,该线路还将与成渝客专、成贵客专、渝昆高铁连接,共同构建成渝经济圈高铁网络。
此外,刘旭晴还建议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的通道建设应进一步加强。她说,虽然“泸蓉欧”班列已经开通,但泸州至成都铁路线“隆纳段”仍然是地方铁路,无法享受国铁补贴,铁路货物运输成本较高,对于进出口货源的吸引力有限。并且,目前川南临港片区尚无直接连接到贵州、广西的铁路干线,需经成都、内江、重庆等地绕行。
为此她希望省政府在规划对外通道时,优先补足川南临港片区在铁路交通上的短板,更好地发挥其铁水联运方面的优势。同时,还应该加快推进长江航道的提升工作,提高通航能力,将川南临港片区打造成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区。
省人大代表宋洪芳表示,成绵乐城际铁路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内一条带动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但是经过调研发现,还存在部分区域班次偏少,列车运营时间不合理等现象。
她建议,让省政府和沿线的市级政府拿出资金来,按照3:7的比例进行补亏;政府购买运营方的服务,缩短班次时间,做到公交化运行,随到随走。在宋洪芳看来,投资500多亿的城际铁路要充分利用起来,只要政府补贴部分运营资金,便可成倍增加运力,相当于多修了好几条铁路。
创新资源开发
打造特色区域经济
省人大代表刘元海表示,四川省已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成德绵创新带建设和攀西协同发展,要将攀西经济区建成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攀枝花市围绕“钒钛”“阳光”两篇文章,全力推进项目工作,但省级层面没有专门出台扶持政策。
因此他建议,省级层面根据四川省各大经济区域定位,在项目引导上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呼吁省级相关部门针对攀西地区的钒钛资源和康养禀赋,制定出台支持“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的有关政策,在电力、交通、物流、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上给予攀枝花市一定优惠政策和倾斜支持。
省人大代表李建勤说,攀枝花目前已迈入转型发展的关键点和攻坚期,亟需突破城市综合升级的历史关键命题,将顺应国家和省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结合自身独特的阳光气候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老养生、休闲旅游、医疗服务等阳光康养产业。
“对于川西北生态经济区来说,特色经济无疑是生态旅游。”省人大代表三郎俄木说,旅游业要发展需先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好,他建议实施省道446线松潘至黑水段公路提升改造建设,可促进黑水与松潘、九寨等地的交流协作,活跃沿线经济,拓宽阿坝州东北部农牧产品输出通道,帮助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还可改善达古冰山、卡龙沟两大景区的可进入性,与环线区域内其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推动阿坝州中部旅游发展。
“甘孜州的旅游资源丰富、景区景点很多,但由于基础设施较差,这些美景都藏于深闺,让游客望而却步。”省人大代表王强建议,应加大对甘孜州从景区建设到交通改善、从服务接待到环境整治的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甘孜州旅游事业突出‘打基础、树形象、强管理、重营销\’的旅游工作重点,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去年全年共接待游客16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6亿元。”王强对甘孜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本报讯1月6日,蒙山旅游度假区召开村“两委”换届工作调度会议,听取柏林镇、云蒙办事处村“两委”换届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就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会上,柏林镇、云蒙办事处的负责人分别从党支部的换届...
大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大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