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市民李女士到本报投诉称,她从达城世纪广场往二马路走的一条便道墙壁的张贴栏上,看到一则令人费解的“寻人启事”……
目击:
“寻人启事”内容大胆
记者随后赶到现场,看见“寻人启事”上写道:一男子于3月20日17时37分在达州市凤翎关一银行取款时出现差错,情况严重。请该男子于10日内自觉前往通川区公安局东城派出所或银行接受处理,逾期(至6月1日)相关方面将采取公布视频、网上搜索等进一步措施追究其刑事责任!!!该启事同时附有这名男子的照片并欢迎广大群众提供线索,并表示一经核实定有酬谢。
“这则‘寻人启事\’没有加盖公安局和银行的印章,像是私人发出来的。”李女士说,但那张男子取钱的图片明显是从银行监控录像中提出来的,这不吗?记者立即按照启事上留下的两个电话号码打了过去,一号码是外地手机,另一接电话的男子说银行已将该事解决,当记者问其是哪家银行时,该男子却拒绝透露。
调查:此事已圆满解决
随后记者联系了中国人民银行达州市中心支行,“我们马上调查一下,然后回复你。”一负责人告诉记者。不一会,一自称是某银行客户部的庞经理来电告诉记者,3月20日下午,A客户在他们银行柜员机存9200元时,由于和旁边的人聊天忘记按“确认”键就离开,一旁的B客户就私自将钱取走。22日下午,银行找到了该A、B客户,并在警方的协调下,圆满解决了此事。“至于谁贴的‘寻人启事\’,我们的确不清楚。”
点评:
涉嫌侵犯他人名誉权
对此,记者咨询了天仁和律师事务所何建律师,他说不管这则“寻人启事”是谁张贴的,在公安机关没有调查了解清楚之前,在公众场合张贴公布他人的照片都是不妥的,这涉嫌侵犯他人名誉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只能在合法的情况下来主张自己的权益,不能采取威胁手段。只有公安机关对此事立案调查后,才能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本报记者 向也)
涉嫌侵犯他人名誉权
新闻推荐
·李天泉·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