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刚走到市中级法院门口,就看见几名眼睛红红的妇女藏在树荫下,她们看见提着相机而来的我,不知所措地遮遮掩掩自己的脸,我立马就猜到了,她们应该是当天下午即将宣判的达州迄今最大贩毒案毒贩的家人。
由于不知道25名被告到底是从中院办公大楼的前门还是后门进来,好几名被告亲属着急地前后来回跑,看见她们跑,我也跟着跑,试图找到她们的亲人到底是被告中的谁。多名被告已被羁押很长时间,我不知道在此期间他们有无见面,或许有,但肯定也很短暂,总是比不得以前在家的朝夕相处,即使不能朝夕相见,想起的时候拨个电话,总还能听听对方的声音,所以现在能多看一眼,悄悄地打个招呼,就是他们目前迫切的心愿了。
25名被告在大厅排着长龙等候进入审判庭,站在第一位的是第一被告,从被带进来,他就不安地向后张望寻找站在最后一位的妻子。夫妻联手是本案的一大特点,本案中有两对夫妻涉案,一对来自金堂,一对来自开江。其实,从一开始他们就应该知道走上的是万劫不复的断头路,但巨大的利润诱惑着他们一犯再犯,疯狂制毒贩毒危害社会,打破达州制毒贩毒的历史记录,创下新高百余公斤。
突然,我看见那两三名妇女躲在大厅的角落里、正焦急地在队伍里搜寻亲人的身影,当她们看到我发现她们了,如惊弓之鸟一般地往后躲,惊慌无助的眼神让我不忍再睹。真不知道站在队伍里的被告看见这一幕会不会有一丝悔悟之心,为了妻子为了娃娃,为了还是很在乎他们的家人。被告逐一被带入审判庭,这里坐着大概30多个被告亲属,看见被告被带进来后不由得纷纷站立起来,还有的已经忍不住低声哭泣。
判决书长达近200页,除了审判长在威严的法官席上宣读的声音,审判庭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宣判时,所有人起立,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时刻,第一被告的妻子一直低着头,当听到丈夫被一审宣判死刑时,眼泪顿时就落下来了。从判决书上我得知,他们还有个孩子,将来她出狱后怎么去和孩子解释,爸爸到底去哪里了呢?也许用不着她解释,孩子肯定会知道实情,但这又会对他的成长造成多大的影响?只是不知他们在制毒贩毒时,有没有想过自己犯下的罪同时也毁掉很多个家庭?
想起几个月前,我的同事曾采访一对吸毒夫妇用一岁婴儿做掩护进行偷窃的新闻,那位记者回来之后无比心痛地对我说,娃娃一岁了,连个玩具都没有,家里就一个奶瓶,一个玩偶状的垫子,旁边堆满了吸毒的工具,真不知道这爹妈是怎么当的?
今天是禁毒日,写下这篇记者手记,我希望那些正准备或正在和毒品打交道的人,多想想身边的家人,远离毒祸,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
·本报记者 张黎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为提高员工的消防意识,增强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处置能力,达州禾林汽车城与达州市消防支队达县中队联合组织了消防知识普及和消防疏散演练活动。演练开始前,禾林汽车城总经理严肃首先...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