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档案里装了什么?
据介绍,档案材料包括学籍档案材料(高考材料、高中材料、大学材料)、职称材料、奖惩材料、党团材料、工作材料(劳动合同、转正定级表、年度考核表)五项。其中,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的内容相对简单,一般是求学方面的材料,如高中(中专)阶段的学籍材料、高中以上学习阶段的学籍材料以及每阶段的报考材料以及参加高考的报名材料,党团、社会实践及体检等材料。
2、高校毕业生报到流程
全日制普通院校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返回达州的),需携带报到证、毕业证、身份证,前往市人才交流中心。在窗口处领取《达州市高校毕业生报到登记表》(可以点击达州市人力资源网www.dzrlzyw.com下载),将填好的登记表交由工作人员,人才中心信息录入。各县(市、区)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到市人才中心报到后,再回生源所在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报到,并将户口关系迁回入学前的户口所在地。
3、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档案的三种去向
记者了解到,根据毕业生的生源地、就业单位不同,档案的“转法”也是不同的。
情况一
已落实就业单位并签署《就业协议书》
高校毕业生毕业时若签订了三方协议(毕业生将盖好章的《就业协议书》交回学校),由学校将毕业生档案寄往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市(州)人才交流中心。
情况二
毕业未落实就业单位或者单位没有人事权
高校毕业生毕业时若未签订三方协议,学校就会将毕业生档案派遣回生源地的市(州)人才交流中心。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才中心将从毕业之日起两年免收档案管理费。
备注:高校毕业生档案可以由工作地所属的人才中心管理,也可由生源地的人才中心管理。
情况三
毕业后出国留学
毕业生的档案可以转回生源地,或转至教育部留学人员服务中心。
4、档案可以自己处理吗?
“有不少毕业生认为档案是自己的,可以自己处理、携带。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档案虽然记录的是你的学习、工作和成长过程,但是并不属于你,它是一种公共资源,而且自己携带会降低档案的可信度。”王智勇称,《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流动人员档案只能由县级以上组织部门和人社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管理,严禁个人和单位擅自保管流动人员档案。对于流动人员自带的档案,人才交流中心一律不得接受。
5、档案保管要收费吗?
目前人才中心档案管理还是有偿服务,但不以收费为目的。“2013年1月,刚刚下调过档案保管费用标准。按照目前的标准,达州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委托保管人事关系档案的,每份每月10元;单纯档案托管36元一年。毕业后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从毕业之日两年内免收档案保管费。
6、毕业生“学籍档案”与“人事档案”的区别和联系?
毕业生的学籍档案是指通过考试并被录取的大中专院校档案,它记录着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表现、奖惩情况等;而毕业生就业后,真正发生作用的就是人事档案。人事档案是由学籍档案转化而来,指毕业生毕业后,档案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办理人事代理后,其学籍档案会正式成为人事档案,它是通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与人才服务机构签订人事代理协议,才得以实现。因此,毕业生就业后应及时将学籍档案转变为人事档案。
·本报记者 彭凡珊
实习生 王清·
新闻推荐
□达州刀客/文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