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 德·
“小家伙,回去跟你妈妈说,假期还是来我那儿把数学再巩固一下哟!”
“我数学成绩那么好了。就不——”小家伙一点不谦虚,直截了当把老师顶了回去。
“千万不要骄傲哈!”老师虽然爱抚地摸着小家伙的头,但脸色开始晴转阴,“回去跟你妈说!”
“老师的话还是要听哟,幺儿。”小家伙的妈妈听了儿子的“转告”,左思右想做出了决定。
“放假后,儿子到老师家补课去了。”前不久,一位朋友给我讲述了此事后,长叹一声,“哎!现在的极个别老师,钻进了钱眼眼,真成了‘老私\’。”
事有凑巧,没隔几天,7月30日的达州晚报第4版刊发一条有趣的社区新闻——《20天换了三个地点 接送要对“暗语” 老师暑期补课如干“地下工作”》。不用我重复新闻内容,大家一看标题,已十分明白。
两件事碰到一块后,我这心里就有些添堵,嘴巴不免有点讨嫌,想在这里婆婆妈妈地唠叨几句。
事实上,绝大多数老师严格执行了教育主管部门“不得在假期私自办班给学生有偿补课”的要求,只是极个别老师变着花样,违规办班,要么在自己家里,要么租房子,要么与人合办……放假人不休,费这么多心思,其真正目的,不言而喻。
假期时间那么长,而自己的学生,又不可能人人在校的成绩都优秀,也不可能每个学生的每门功课都合格,也不可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都“高大上”,作为老师,如果能利用假期,给他们开开小灶,有针对性地义务地帮助帮助,点拨点拨,我想大家都会点赞。事实上,有一定年纪的人,回忆起自己老师当年家访的情景,心里总是那么亲切而温暖。师恩难忘啊!
可现实怎样呢?尽管国家有明文规定,学生大多不愿意,家长多数也反对,在高考中考小考的“指挥棒”下,极个别老师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幌子下,抓住了家长“一切为了孩子,啥都认了”的心理,顶风办起了各种各样的“假期有偿补课班”。
个别老师这样干,笔者认为,除了多挣钱钱的利益因素外,他们的举动还会带来以下一些不可小觑的影响:教育主管部门明明有规定,个别老师偏“不听话”,有意违规,学生知晓,心里明白,老师都“不听话”,不能正己,又啷个去教育好自己的学生从小依法依规,言行一致呢?国家设立了寒暑假,而且这么多年没有变,不管是过去抓应试教育,还是现在抓素质教育,这充分说明放寒暑假十分科学,非常人性化。既如此,为什么极个别老师还非要与国家规定唱反调呢?这不是给教师队伍抹黑么?社会上不是有“老师上课时不讲关键的,留在补习时讲”等说法吗?我们姑且不论这些说法的真实性,无风不起浪嘛!假如没有那极个别老师违规办班的做法,老师们会背这个“黑锅”吗?如果真要是事实,恐怕对其他孩子来说,无形中会带来伤害,会让教育的公平性受到严重质疑。大多的农村孩子,特别是一些留守孩子,假期一回到家,活路缠身,没时间补课;也有学生要到千万里之外,去与自己打工的爸妈相聚;更多的农村孩子,家里拿不出昂贵的补课费,没法补课,如此等等,不仅对农村学生不公平,就是对农村老师来讲,也有失公允。人心都是肉长的,你能保证每一个农村教师,不想像城里那些个别老师一样,补课挣外水?这么一想,久而久之,谁能保证这不会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再说,这问题没有解决好,人们还会为教育主管部门着急,着急他们“自己打自己的耳光”,既然他们出台了相关规定,就应该监管到位,而不是放任自流。
由此,笔者不必再多加赘述,个别老师利用自身的“权利”资源违规有偿办班的事,为何成为了一个屡禁不止的“老大难”问题,个中原委,发人深思。末了,我想再补一句:尊敬的老师,不要让我们的学生成年后,回想自己美好的校园生活时,总有那么一丝阴影挥之不去:当年,怎么也有老师,这么“自私”?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达州市年仅5岁的小架子鼓手杨涵之,代表四川赛区进京参加“小荷花”全国青少年优秀艺术节目展演比赛,在近千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银奖。据指导老师廖承江介绍,杨涵之以参赛选手年龄最...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