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达州新闻 > 正文

桥上夜钓者守望州河两岸的乡愁与发展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5-07-24 17:28   https://www.yybnet.net/

通州桥上夜钓的人群

川桥不仅是达城的交通要道,更是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炎炎夏日倚栏乘凉,已成为达州市民的生活习惯。通川桥上的市民也为这座桥增添了许多风景。一到夏天,来通川桥夜钓的人们就会在桥上支起鱼竿钓鱼,不仅钓上了鱼,也“钓”起了市民的注意力。

夜钓者常年坚守通川桥,不仅守望着通川桥的沧桑变化,也见证了州河两岸市民生活的日新月异。有市民笑称:“他们真能算是通川桥的一道风景线。”

A

夜钓者们“武器”配备齐夜钓为休闲

7月13日的达州,即使太阳下山,暑气依然久久不退。傍晚时分,三三两两吃完晚饭的市民便散步来到通川桥纳凉。此时,桥上也渐渐聚集起了“夜钓迷们”。他们大多是“独行侠”,带着自己的“兵器库”:粗细不一的鱼竿码在一起等待“出鞘”,提着的是“诱敌上钩”的鱼饵,当然还有钓鱼者的标配:供坐等鱼儿上钩的折叠小凳。

占据了通川桥人行通道中间的有利位置,夜钓者首先检查鱼竿鱼线,再伸长鱼竿勾上鱼饵,接着小心翼翼地把鱼竿前端伸出桥外,向下垂着运力往前甩,轻轻用力试了两三次之后,一下气运丹田,振臂一抛,100米长的鱼线就刷刷扎进河中,再将鱼竿靠在大桥栏杆上。这之后就是支起小凳子,吹着河风等鱼上钩啦。

来夜钓的基本是四五十岁的男子,“其实说是钓鱼,更多的也是耍,钓不钓得到无所谓。晚上来这吹吹风,休息娱乐呗。”当被问起为什么来通川桥夜钓,几乎所有“夜钓迷”都这么回答。

B

夜钓现场一人钓鱼大伙关注路人“神助攻”

今晚来夜钓的“眼镜”收获喜人,“眼镜”是位40岁上下的男子。记者刚走到他的“蹲守据点”,就听到一个小男孩给自己的朋友炫耀:“你刚刚没看到,他好厉害呀,一次钓上来两条鱼!”听到赞美,坐在凳子上的“眼镜”也没有转过头来,而是定住神,望着自己的4支鱼竿。“竿在动!”听到有人呼喊,“眼镜”呼地一下站起,飞快移动到正在“点头”的鱼竿前。同时,附近乘凉的市民也齐刷刷向鱼竿靠拢。只见“眼镜”一手稳住鱼竿,一手握着鱼线,头探出栏杆,判断上钩“猎物”的潜逃方向。观察不到两秒,他就支起鱼竿,快速而有节制的转动绕线轮收线。但是水里的“猎物”还在拼命抵抗,眼见鱼线越来越松快被拖到桥墩下,旁边的一位市民立马出手相助,接过鱼竿,让“眼镜”腾出手来,双手并用提线。此时,水面出现的一条白线,随着白线愈加丰满,市民也纷纷惊呼:“是条大鱼!赶紧收上来,别让它跑了!”

当所有人都在开心时,只有“眼镜”还屏气凝神,小心翼翼地收线。鱼一收进桥内,大家便欢呼雀跃,大声叫好:“大家伙啊,三四斤随便有,确实厉害!”这时,“眼镜”才露出笑容,向旁边的人说起钓鱼经过:“我看鱼线都扯松了好多,还以为钓不起来了,还好它的尾巴也被挂住跑不脱,竿都快断了,还是值得。”

祖孙夜钓齐上阵行人争相聊夜钓

在不远处,一位大爷也钓起来一条一斤左右的草鱼,在观看的人群中,有一个小女孩格外兴奋,围着大爷又跳又拍手。大爷介绍:“这是我孙女,还在上幼儿园,今天要跟我一起来钓鱼。”“看爷爷钓鱼很好玩,”小女孩说,“我没有经常来,今天和爷爷奶奶一起来的,爷爷钓了鱼就会带回家给我熬汤喝。”

“告诉你,这个大爷还钓起过一斤多的青波鱼,要值点钱哦。”旁边的一名男子羡慕地说。“你要的话,我卖给你怎么样?”大爷转过头来笑道。“我经常来通川桥,这还是第二次看到鱼钓上来。”又一名男子插嘴道,“四五斤的鲤鱼,直接拉起鱼线游,钓鱼那个人从大概我们这个位置,往南外那边拖了十来米,最后还是钓起来了。”通川桥上,因为夜钓话题而相谈甚欢的市民不在少数。

夜钓故事七旬老人忆通川桥:战时“生命线”建设“输血管”

“大爷,你才来哦。”一位头发花白,身材瘦小的老人,还没设好夜钓阵地,周围便有人向他打招呼。“还不是要把我们屋头那个老婆子安顿好,才能出来。”老人一边回答,一边摆放鱼竿。闲聊之中,记者得知这位周大爷已经72岁了,已经钓了二三十年。

“具体什么时候开始都已经忘记了。”周大爷介绍,他就住在仙鹤路附近,平时吃了饭有空就会来钓会儿鱼。周大爷指向南外说:“这片地方,基本都是1999年之后才开始建的,以前都是农田,我们上班经常都要踩泥巴地的。1998年新通川桥修好之后,南外发展才有这么快呀。要是没有通川桥,怕是现在都还住在田埂边边上哦。现在南外的夜景比对岸还要美丽绚烂,真的叫华灯初上,这已经成为了达州的一道招牌了。”

“但是这以前,通川桥还不叫做通川桥。以前的老桥叫铁桥,是我们小的时候就修起的。那座桥的柱子上都是放的石狮子,就和卢沟桥一样。”周大爷说着,双手又比出排球大小的圆,“大概这么大。以前打日本鬼子的时候,桥上天天都是车来车往,要运送物资啊,我们达州是重要枢纽,通川桥就是‘生命线\’呀。”

会做木工的钓鱼者:鱼竿代言生活质量 达城人钟情通川桥

经常来夜钓的刘大爷,也和记者讲起了和通川桥的故事。“我现在六十几岁了,但是也没钓好多年,十几年不算多,年轻的时候要工作,来得少,现在有了空闲,就经常来了。”

“以前穷嘛,想钓鱼要自己做鱼竿。”刘大爷调整着鱼竿的长短说,“我们都是自己去砍竹子做。”“看不出来你还会木工活也。”坐在相邻位置的一位钓鱼者笑道。“没办法的嘛,又没钱,现在让我做,早就想不起来了。”刘大爷介绍,现在来夜钓的人,基本都是带的四五竿鱼竿来,一竿起码也是一两百,三四百的也多。“现在生活好了,舍得给自己投资,所以钓鱼也就更来劲了。”

“我家住廊桥那边,挨到还有红旗大桥,达州还有州河大桥和其他的好多桥,但是我还是最喜欢来通川桥。”刘大爷笑着说,“通川桥两边修得宽,你看嘛,一到夏天,来乘凉吹风的人多得很,我们钓鱼的也都喜欢来这里。通川桥两边是达州人最多的,最热闹。晚饭后散步到通川桥,这早就是达州人的习惯了。”

华西城市读本见习记者 李雪艳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老版”塔沱重生棚户区迎改造时机

塔沱一带公路两旁的棚户区27岁的刘女士和她的老邻居居住在达州市通川区塔沱巴山魂广场一老旧三层楼老职工宿舍,该栋宿舍连同旁边马路两边的老房子便是塔沱一带的棚户区。随着近年塔沱的重...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盛夏纳凉别有洞天2015-08-04 17:22
评论:(桥上夜钓者守望州河两岸的乡愁与发展)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