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爸爸,小夕来了个熊抱,这个拥抱她等了6年
小夕写给爸爸的信本报记者赵文文/图
在父亲怀里撒娇、坐在父亲肩头,是每个小女孩最幸福的事。但对14岁的小夕来说,她只能半年见一次父亲,每次30分钟。小夕的爸爸李刚是达州监狱的一名服刑人员。刚入狱的时候,从公务员到阶下囚的落差,让李刚几近绝望。在李刚最灰暗的岁月里,小夕用稚嫩的笔记,书写了一封封信件,给爸爸送去了鼓励和信心,让他看到了人生的希望……
6月18日,父亲节。早上7点,小夕早早起床,这一天,她要去达州监狱看望爸爸了。当天,监狱为小夕安排了一场特殊的亲情会见。
会见 从书信到现实的拥抱
在管教民警陪同下,小夕和妈妈在亲情会见室,等着爸爸。“父亲节快乐!爸爸!”看到爸爸进门,小夕和爸爸来了一个熊抱。这一个拥抱,小夕等了整整6年。上一次拥抱时,小夕才8岁。那是2012年的元旦,李刚拿到判决书后,有了会见的机会。会见完毕后,年仅8岁的小夕主动向民警提出,能不能和爸爸拥抱,民警同意了。
在信里,小夕多次表达了和爸爸牵手、拥抱的愿望。如今,信中的拥抱终于成了现实,小夕开心不已。
会见现场,李刚带了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厚厚的一叠纸,是小夕六年来写给爸爸的信。李刚入狱后,小夕每隔一周写一封家书,6年累积下来整整260封。
信件 260封家书爱心满满
女儿的信,李刚一直珍藏,叠放整齐,没有一点褶皱和污渍。“这前面几封,是我经常拿出来看看,鼓励自己的,后面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放的。”
小夕的信第一封是2012年1月24日写的,最近的一封是今年6月。中性笔、方格作文纸、每一封的署名都是“幺儿”,字里行间,无不充斥着小夕对爸爸的期待和鼓励。而不能陪伴女儿的李刚,也从女儿字迹的变化,想象着女儿成长。“我下周要参加艺术大赛哦,为我加油吧!哦耶!”“爸爸,我考了全县第一名,学校要发1000块钱的奖金哦。”小夕的信文风轻快活泼,信的最后,小夕总会画上简笔画:一个笑脸,和爸爸手牵手的漫画,春节写信时,再手画一个红包,“请爸爸收红包!”
6年的时间里,每周小夕都会聊一聊学习和家中大小事。直到去年,小夕上了初中,在李刚的要求下,小夕才渐渐降低了写信的频率。
力量 女儿给他重生的信心
“这些信是我最大的财富,是女儿的信给了我重新面对生活的信
心。”李刚说。李刚2011年5月被捕,同年底判刑入狱。达州监狱监区管教民警喻兵说,从公务员到服刑人员,李刚刚入狱时,无法接受如此大的落差,情绪很低落。
民警主动联系家庭,联合家属对其开展多次亲情帮教活动,并对他进行多次心理辅导。服刑期间,在监管民警的帮助下,他主动参加监区乐队,成为乐队的一个键盘手,多次参加狱中演出活动。
但服刑改造中,李刚最大的改造动力还是来自女儿小夕。小夕的信报喜不报忧:考试得了100分、学校要发奖状、要出去旅游……“因为妈妈说,不要让爸爸担心。”小夕说,有一次自己本想向爸爸吐槽,但是妈妈看完信后,要求她重写,“妈妈说要给爸爸正能量。”
因为表现良好,原本被判10年有期徒刑的李刚已经获得1年10个月减刑,余刑只有两年。同时,小夕给李刚写信的事也感染了监区其他服刑人员,这股正能量正在监狱扩散。
遗憾 出狱后好好补偿女儿
虽然只有14岁,但小夕表现出了超过同龄人的开朗和乐观。从小到大,小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小升初考试时,她考全县第一名,在县城最好的高中就读,升入初中后也经常考全年级第一名。
在会见中,李刚感慨:“和半年前见女儿相比,她又长大了、长胖了。”正在青春期的小夕,额头上长了几颗青春痘,李刚看到了,用手拨开女儿的头发,叮嘱妻子回去要好好护理一下。“我最大的遗憾是不能陪在女儿身边。其次就是对不起家人,我老婆一个人要照顾四个老人,压力全部都是她一个人承担。”李刚告诉记者,如果表现好能减刑,也许明年内他就能出狱回归社会。
小夕在信中总会向爸爸许愿,要爸爸带她出去玩。谈到这里,李刚向女儿承诺:“爸爸出去以后,一定完成你的愿望,补过你的生日,为你亲手做上一顿生日餐。”听爸爸这样说,小夕打趣说,小时候爸爸给她煮汤圆,结果把汤圆煮烂了,馅儿和面皮和到了一起……
而对李刚来说,最想做的就是不要再错过小夕的成长,陪着女儿高考、念大学,陪女儿去想去的地方旅行。 (文中除民警外系化名)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达州市、通川区两级公安经侦部门联合市处非办、市工商局、税务局、质监局及人民银行等部门,在达城中心广场举办了主题为“与民同心,为您守护”的大型宣传活动。此次宣传采取悬挂宣传横幅...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