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卓·
从我懂事开始,就对那种只用一纸一笔或一部相机就能尽情驰骋在任何场合的记者职业充满了向往和崇拜。就像其他小孩子想成为科学家一样,我也悄悄在自己未来的备忘录里添上了记者的可能性。
10年前,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非常有幸成为了《达州日报·校园周刊》一名小记者。第一次拿到属于自己的小记者证和采访本时,那份激动万分的心情,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感到很幸福。炫耀心可能是天生的,记得那段时间,我恨不得全天下人都知道我是小记者,每天都把小记者证挂在脖子上,见着人就晃来晃去,希望他们夸赞我。尤其是每次报社组织我们小记者外出采访时,我都显得特别神气,感觉身后全是同学们夹杂着些许嫉妒的议论声音。那时的我无比骄傲,无所畏惧,好像自己真的变成了一位无所不能的记者。
不知道是潜意识还是天赋,刚满10岁的我对社交和文字有着奇怪的契合和共鸣,和同年龄的女孩子不一样,我可以毫不羞涩地和陌生人交流,我对读文章、写文章的热爱到了偏执的程度。那之后,在报社记者的帮助和指导下,我笔尖下倾泻出的文字像是被施了魔咒一般,变得鲜活生动起来,把自己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全部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当第一次看着自己写的豆腐块文章见诸于报端,看着自己的名字变成了铅字,我的内心狂跳不已,久久不能平静,我似乎离那个梦想又靠近了一步。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爱上了阅读报纸,尤其是《达州日报》和《达州晚报》,碰到好的文章我会爱不释手,认真拜读。
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因为当小记者这段经历,小小的我以小记者的名义,参加过许多采访活动,到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人物。虽说是以小学生的眼光,但也足以让我大开眼界,让我看到了课堂之外不一样的世界,那是一幅多姿多彩、斑斓绚丽的生活画卷:养老院里的老奶奶笑中带泪,使我动容;啤酒厂火热的生产线机器轰鸣,令我感叹;不畏酷暑的交警叔叔挥汗如雨,让我敬佩……所有这些,让我原本简单、纯粹的生活有了一段很不寻常的经历和体验。真的很感谢当时有这样的机会让我走出我的小空间,它是我成长史中最值得回味的篇章,它是我人生路上最丰厚的一笔财富。
如今,我远离家乡,在千里之外的东部沿海城市上大学,除了寒暑假之外,我无法直接阅读到报纸了,但我扫描了《达州日报》、《达州晚报》的微信公众号,通过新媒体的手段时刻了解家乡的变化,关注家乡的发展。
作为《达州日报》的小记者和忠实读者,我衷心祝愿《达州日报》越办越好,祝愿我的家乡——达州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市委书记包惠参观考察相关企业。本报讯6月23日上午,市委书记包惠率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到重庆市两江新区考察重点项目建设。重庆两江新区于2010年6月18日挂牌成立,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