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
磐石草莓采摘节
7月3日,达州市脱贫攻坚总结推进会议召开。会议表扬了该市2016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市、区)、先进市级部门(单位)和“十大扶贫好人”“十名优秀第一书记”等脱贫攻坚先进典型。
脱贫攻坚,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对于革命老区达州而言,带领秦巴山区的群众脱贫致富,是达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使命。于是,肩负起这一重任的达州,在***,精准脱贫上下足“绣花”工夫,交出了一份又一份令群众满意的答卷。
数据反映成效。2016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达州市以路、水、电、广、网为重点,实施基建项目2342个,全市新改建村道公路684.4公里(省下达任务数585公里),村村实现通硬化路;12.7653万人的安全饮水、生活用电问题得到解决,户户有广播电视;149个村全部有通信网络……
在产业发展上,达州以种、养、加、销、游为重点,帮助5.84万名生产发展扶持对象落实了产业项目;推广“农村淘宝”项目,317个贫困村建立了电商服务站点;成功引进百万亩油用牡丹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将覆盖5个贫困县;启动实施了巴山大峡谷旅游综合扶贫开发项目,将直接惠及2.3万名群众脱贫……
在民生保障上,达州以吃、穿、住、医、教为重点,贫困户危房改造10774户, 2.86万名易地搬迁人口住房主体工程全部完工,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强化医疗保障,12.7653万人全部参加新农合,149个村村村有卫生室,群众基本医疗得到保障;2016年计划脱贫人口中无劳动能力的2.4959万人全部实现低保兜底,确保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以上……
2017年,这一场扶贫攻坚的无声硬仗依旧在这片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突出抓好产业扶贫、突出抓好异地搬迁、突出发展集体经济、突出抓好金融扶贫、突出抓好低保兜底、突出抓好医疗教育扶贫……如今,达州正围绕省委、省政府下达达州市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通川区摘帽、308个贫困村退出、152157贫困人口脱贫,稳扎稳打、扎实推进。
时值盛夏,记者来到达州,深入农村生产生活的一线,去倾听一曲曲吟唱着脱贫故事的动人歌谣。
乡村旅游为抓手 精准脱贫显实效
一个红色的卡通草莓,大大的眼睛,俏皮的表情,已经成为达州市乃至周边城市对通川区的印象。这一卡通形象来自通川区磐石镇,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草莓产业,这个曾经因为交通闭塞而不甚为人知晓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川东北地区名气满满的集水果采摘、休闲娱乐和农耕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
作为通川区规划的“双核双带六区”中的都市农业体验区,近年来,磐石镇依托当地传统的草莓产业,提出以旅游为抓手,实现区域性脱贫的思路,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引进项目发展产业,走出了一条旅游脱贫的新路子。
行驶在磐石镇场坝村,干净宽敞的水泥路面串联起草莓基地、草莓主题乐园、秦巴农耕文化博览园,以及一户户农户,在青山的映衬下,让前去的游人与美丽新农村来了一场不经意的美丽邂逅。
据磐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30年前,场坝村就有种植草莓的历史,但后来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草莓种植产业逐年没落。2014年,***建档立卡工作开展以来,磐石镇开始重振草莓产业,并引进4家业主入驻,大力发展以草莓产业为主的现代都市农业,通过产业带动农户脱贫增收。
旅游脱贫的目标已经锁定,如何提升当地知名度?2014年,磐石镇第一届草莓采摘节开幕,随后两年,草莓节成为该镇的固定“节目”,每年如期举办,“磐石草莓”的名气也随着节会的传播效应更加深入人心。
去年,达万高速公路磐石出口建成,原本只距离达州市区10公里的磐石镇,如今只需要不到半个小时的车程便可到达。
“以前最恼火的是路不通,上大路要走很远,买东西都很不方便。”说起这些年的变化,场坝村村民杜俊平记忆犹新。如今,村外的大路建到了家门口,村里也修通了内环线、游步道,基础设施的改善,把越来越多的游客带到了磐石,也把越来越多的商贩带到了这里。短短几年时间,磐石的农民完成了从自己背着草莓出去销售,到商户主动上门收购的转变,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丰厚收入。
产业发展起来了,精准脱贫工作也有了新举措。据磐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在项目引进之初,便思考如何将项目与贫困户、与脱贫攻坚联系起来,在产业发展上,实行贫困户优先就业,对贫困户给予优遇同工、贫困户产品优价收购等措施,调动贫困户积极性。与此同时,还采取股权量化、分股分红的形式,确保贫困户收入。
数据显示,随着一批批产业项目的入住,该镇土地流转核心区从不足1000亩增长至4000余亩,通过股权量化的形式,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800余元。据统计,该镇4个贫困村,1199户2476名贫困人口,已于2016年底全部脱贫。
今年4月,达州市第六届旅游发展大会在磐石镇召开,让当地的多草莓形象在达州乃至周边城市又着实地火了一把。如今已有“生态之乡'”瓜果之乡“多重美誉的磐石,正在积极打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打好脱贫攻坚战 确保今年率先摘帽
“通川区将成为达州市第一个摘帽的区(县)。”达州市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了解,脱贫攻坚是通川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头等大事”和“一号民生工程”。数据显示,2016年该区成功实现19个贫困村退出、18449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8.3%降为2.6%。2017年,通川区将完成7043名贫困群众脱贫、26个贫困村退出,率先实现“省定贫困县”摘帽的目标。磐石镇的旅游产业脱贫之路,正是该区举全区之力向贫困宣战的一个有力切片。
谋定而动,锁定“摘帽”目标的通川区,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上狠下工夫、信心十足。据了解,在统筹联动、整合资源方面,该区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南北2大战区、25个区领导攻坚方阵和83个驻村工作组作用,紧盯脱贫攻坚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问题清单,顺排工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同时深入开展精准识别“回头查”、稳定脱贫“回头看”“回头帮”和群众满意度“大走访”,确保对象精准、措施精准、成效精准。与此同时,该区深化拓展“5+1+3”帮扶质效,进一步发挥好城市社区、民营企业、法律工作者对贫困村及财政供养人员对贫困户的帮扶作用。此外,通川区全面整合上级涉农资金,安排本级财政资金2.8亿元,确保贫困村村均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发挥农旅发展公司和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作用,确保向贫困村村集体注入产业扶持基金和产业发展资金不低于80万元。
于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被一一击破——
通过土地流转、劳务聘用、产权代理、灵活经营、股权量化等形式,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统筹推进农村“交通、教育、医卫、文体、饮水”三年提升行动,实现贫困村村组道路硬化率、安全饮水保障率、文体设施配套率和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障率、贫困学生教育帮扶率、乡镇中心校达标率均达到100%;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地灾避让搬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统筹实施危旧房改造和“五改三建一治理”,实施“拆除危旧房+退还宅基地+领取补助金”的“拆危退耕”,确保贫困户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多措并举、创新思路、稳扎稳打,路路交通纵横交错、村村产业欣欣向荣、人人脸上笑逐颜开……通川区正以唯此为大的担当,不胜不休的干劲,全力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让***、精准脱贫的胜利号角在通川回荡。本报记者 刘芳君
新闻推荐
提升群众对教育满意度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