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什么东西最让人感觉透心凉?除了领到手的工资条,当属冒着寒气的雪糕。不少市民近年发现,外地雪糕品牌每到夏天为争夺达州市场斗得“你死我活”,而曾经红极一时的达州本土品牌早已销声匿迹,徒留下当年的美好记忆。本地品牌占据“地利、人和”优势,为何竞争不过外来户?
□本报记者 龚俊 实习记者 冯津榕
满街“清一色”外来户
入夏以来,随着气温日益升高,雪糕销量直线飚升,二马路雪糕批发门市的张老板每天都要批发出上万支雪糕。记者在城区走访发现,某家商业广场内竟同时开了13家店铺卖雪糕,竞争虽然白热化,但一家专卖冰淇淋的店老板称每天可以卖出近百份。
纵然雪糕销售火爆,但是曾经风靡达州的本土雪糕品牌不再,满街都是“清一色”外来户。店主均称,目前销量最大的是“蒙牛”和“伊利”牌雪糕,购买“东北大板”的反响也不少,而本地品牌他很多年都没有看到过了,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在生产。
本土雪糕去哪儿了
月亮食品厂旧址在通川区朝阳东路的文家梁37号,目前这里已被改建为一家酒店。
“以前根本没有听说过啥子‘蒙牛\’、‘伊利\’,吃的雪糕都是幸福食品厂和月亮食品厂生产的雪糕。一到夏天,月亮食品厂门口的批发门市从早到晚排满了前来批发雪糕的人,做生意的小贩推着老式二八自行车,拉着用棉被包裹的泡沫箱就将雪糕卖到各个乡镇;普通市民就提个塑料篮子,装起雪糕就朝家里跑。”70多岁的李老太婆早年曾是月亮食品厂的一名工人,仍住在文家梁的她回忆起食品厂的盛况时唏嘘不已。
“上世纪九十年代,月亮食品厂(当时称为巴山冷饮食品厂)冷饮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荷叶街的幸福食品厂和火车站冰糕厂,我们作为达城冰糕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老大昌\’牌大上海冰淇淋、‘凌极\’牌奶油大雪糕和香蕉冰淇淋3个拳头产品。”原月亮食品厂财务科职工李先生称:达城以前的雪糕品牌和种类很多,销量靠前的主要有“云山”牌奶油大雪糕、柠檬冰糕;“白鹅”牌雪糕、香蕉雪糕、桔子冰糕等品牌,当时很受市民欢迎。
不一样的促销手段
“卖一支雪糕2元,毛利润不到5毛。”中心广场便利店店主称:雪糕售价低,利润不高。而卖雪糕又必须买台既占地方又耗电的卧式冰柜,综合比较他更倾向于销售香烟、矿泉水等。达城门市租金日益高昂,利薄的雪糕逐渐沦为摊贩的副业。
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和冷链运输业的兴起,来自成都、湖北甚至东北的数百个品种雪糕从2000年开始大量涌入达城。虽然摊贩利润微薄,但是雪糕厂却从销售规模中看到了丰厚的利润,大力促销。
雪糕怎么促销?难道“再来一块”和“买一送一”?多年经营雪糕的张老板说:“雪糕推广,主要是厂家给经销商奖励,和普通消费者无关。如果开展‘再来一块\’活动,有人运气爆棚连中5块难道都吃了?”
“现在的新品牌为了抢占市场,直接给经销商送冰柜并补贴电费。”原月亮食品厂的李先生称:大型食品厂的全自动雪糕生产线节省电力、人工,再通过原材料大规模集中采购将产品成本降至最低;凭借着雄厚的资本,他们进入新市场一边给商家送冰柜,一边大打“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还根据市场调研不断更新产品,丰富种类和口味,让人的味蕾时时尝新。而本土雪糕企业10多年不改进促销手段,加上雪糕销售季节性强,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产销量逐年下跌,微利的快消产品一旦失去销量必然走向消亡。
“百年品牌”从今天做起
“吃了这么多年雪糕,还是达城自己产的‘老达州\’味道最好吃。”今年50岁的房先生很怀旧,虽然现在市面上的雪糕种类繁多,但是他记忆最深处的还是当年月亮食品厂的那支抿甜、冰凉又解渴的雪糕。
“雪迷”牌粒粒橙,“凰山塔”牌,“川岳”牌……90年代的口味让很多老达城人感叹不已。随着个性消费时代的到来,“北冰洋”汽水、“天府可乐”等老品牌通过重新包装和宣传策划再次出现在了市民面前,并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
有市民建议:相关部门应主动作为,扶持一些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口碑的雪糕老品牌,重新进行包装和打造。这样的拳头产品一旦打造出来,不仅能展示城市底蕴,更能成为达城对外宣传的又一张名片。
“百年品牌”可能需要从今天做起。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经省人社厅批准,将达州市全面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工作确定在达川区,这是达州市唯一试点的县(市、区)。全面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是今后一段时期四川省人社系统的“一...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