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倡导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转眼22年过去了,在科学技术、通讯手段日新月异的当下,信息来源丰富多彩,读书,读好书,早已脱离口号,落于实践。达城人爱读书吗?一年读多少书?爱读什么书?在“世界读书日”,记者走访了达城的部分读书人,他们有个共同的心声:愿做一名爱读书的达州人!
阅读成为生活习惯
积极进取的达州人,读书已成为品味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前我爱打牌,一坐就是半天。”达州一家企业销售科的王先生,离开牌桌已经好几年了。前些年,他为了应酬,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喝酒打牌上,而周边的同事们工作之余,都在抓紧时间读书充电,几年过去,王先生成了单位的另类,知识的“矮子”。为了赶上同事们的脚步,慢慢地,王先生热爱起了阅读,看书成了他的一种习惯。
如今的达州,许多人从曾经的茶楼、酒店走到了书店。据达城一家书店的工作人员介绍,达州市爱好阅读的市民大增,阅读人群来自各行各业。店内,读者们形色各异,或个人,或群体购买书籍;书籍种类丰富多彩,经典的依旧经典,年轻的充满朝气。达州人选择读书,就是选择了更文明的生活方式。
达城书籍销售火热
阳春三月在达州晃悠的时间太短,几场大雨后,就得脱了外套。每到周末,书店的工作人员都十分繁忙,读书购书的人蜂拥而至。书店各楼层人满为患,二楼教参教辅类前,孩子们在大人的陪同下细心选择,时不时咨询工作人员教辅最好选哪个出版社、哪个版本;另一角落,温文尔雅的女士,驻足阅读三毛作品;楼下大厅,三五个老人拿着最新官场小说,又开始评述一番国家大事……无声的书本,在熙攘拥挤的读者手里传递,从书店传递进了生活。
新华文轩书店一负责人告诉记者,书店年销售书籍超40万册,其中名著、青春文学、国学系列、外国文学销量火爆。平日里,购买书籍的人中,中青年群体占了大多数,书籍销售门类以教参教辅系列、励志名人系列、思维逻辑系列、生活常识系列、热门作家系列居多。在网络科技、电视媒体多样传媒的当下,书籍销量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而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提高了大家阅读的兴趣。比如,喜欢电影《悟空传》的年轻人,在电影上映后,该书原著被抢购一空,一方面是多媒体的推动,另一方面也是读者渴望知识的表现。
做爱读书的达州人
一天的忙碌,在静心的阅读中怡情,回归自我。“世界读书日”,我们拿起书本,读经典名著,哲学小品;4月23日,每年只有这一天,但是,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却是每天都可以做到的。书籍是人类前进的阶梯,阅读应该成为达城市民的生活习惯,真正走进人们心里,正如共享单车解决了最后一公里,读书,也需要解决深入人心的最后一公里。
达州人群的自由度在生长,从形式、载体、内容上,在生活、衣食、娱乐等各项选择上张弛有度,那么,书本亦可改进传播渠道和方式。达州市民,需要读书,读好书,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计量考核的办法让书本更快更有效的贴近生活的各个角落。
读书,让人们眼界更宽阔,生活更快乐,让我们都成为爱读书的达州人!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邱爽
22日上午,在达川区职业高级中学校园内彩旗飘扬,书声阵阵,热闹非凡。在“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由达川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广新局、区教科局主办,达川区图书馆、达川区职高联合承办的“数字达川、书香未来”2018年“4·23世界读书日”及“数字阅读”活动启动仪式在此隆重举行,来自达川区社会各界人士及达川区职业高级中学、达川区新桥学校师生和部分家长等近2000余人参加了活动。
在启动仪式上,学生们和老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国学诵读,以及融入国学经典的文艺节目。
活动中,学校还开展了“好书新书展览进校园”交流展示,同时“流动图书馆”大篷车也开进了校园。仪式结束后,达川区图书馆还在学生中开展“花式扫书”活动。学生只要带上手机就可以扫描各种图书的二维码,参与互动阅读。活动中,还为在“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的学生进行了颁奖。
(本报社区记者 邱一彪 谯继)
新闻推荐
在达城街头招展的一面旗帜 ——记交警一大队一中队党小组长邓拥军
——记交警一大队一中队党小组长邓拥军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