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达州 今日万源 今日宣汉 今日开江 今日大竹 今日渠县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今日达州 > 正文

天主堂,达城曾经的地标

来源:达州晚报 2019-08-23 09:58   https://www.yybnet.net/

如今的天主堂

五金合铸大钟

1964年的天主堂

□本报社区记者 郑景瑞

地标,也称标志性建筑,它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和象征。它用最简单的形态和最少的笔画来唤起人们对它的记忆,一看到它就可以联想到其所在城市乃至整个国家。而达城的地标,如今应属凤凰山上的凤凰楼,在过去当属曾经矗立在通川区文华街的天主堂(又称天主教堂)。

达城的天主教

天主教信奉的是天主和耶稣基督,与东正教、基督新教并称基督教三大派别系。1294年,意大利方济各会士约翰·孟德高维诺受罗马教廷派遣抵达汗八里(即今北京),后得到元成宗铁穆耳接见,获准在京建堂传教,为天主教正式传入中国之始。元朝灭亡后,天主教在中国中原地区几近绝迹。到了16 世纪的明朝,耶稣会士利玛窦于1592 年第二次把天主教传入中国。

1994版《达县志》记载,天主教传入达县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最初信奉天主教的只有张、王二姓。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天主教神父吴斯德望(法)请神父孙本笃同孀妇罗宋氏到绥定传教。清嘉庆元年(1796),城乡天主教徒发展到500余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宋氏遵从马主教之命,从铜梁迁往绥定居住后,信教人数大增,咸丰年间,教徒近万人。清宣统三年(1911),属重庆教区管辖,民国十九年(1930)转为万县教区管理,神父由教区任免。民国三十五年(1946),万县教区设立达县第四总铎区,辖达县、开江、大竹三县教堂。民国38年,全县有教堂3座,教民3845人,其中女性1713人。

1951年春,成立达县天主教“三自”(自治、自养、自传)革新运动促进会,蒋安富、周佐民为正副主任。1954年冬,达县天主教“三自”革新运动促进会更名为达县天主教爱国运动委员会。1981年12月,恢复达县城区天主教爱国会,康崇光任主任,2016年肖运奎任主任。通川区的天主教现有一堂三点,分布在文华街、蒲家街道、莲花湖畔张家坪、江陵街道。

法国人设计的天主堂

天主堂是专为天主教民聚会,并为举行宗教活动而建的固定性建筑物。据通川区天主教爱国会名誉主任(曾任达州市天主教爱国会主任)康崇光介绍,天主教传入达县时还没有教堂,传教活动以流动形式进行,后因教民增多,活动频繁,才开始在教民集中的地方修建教堂,作为活动中心。最早在乡间建立教堂的是达县西外乡张家湾。随后,麻柳场、东岳庙、万家坝、石桥河等地相继建教堂,经费由当地教友自筹。据考证,最早在达县城内修建教堂的是法国人舒司铎,所建教堂属临时性木结构,规模不大,地点在文华街。

1901年,为适应天主教发展需要,决定拆去木质教堂,在原址扩建西洋罗马式大教堂——天主堂(今通川区民政局所在地)。从1901年动工至1911年落成,历经季、孔、甘三个法国传教士,耗时11年之久。策划和设计的工程师也是从法国请来的。这座教堂共耗资1万两白银,其中重庆教区提供5千两;达县最有钱的教友“傅寡母”傅辛君德捐献5千两,同时还捐献了大量房产和田产作为教堂的传教基金。

天主堂和附属房屋占地5亩(3000多平方米),教堂右侧是一个四合院的住房,住房旁边是一个正方形大花园,教堂左侧是教会办的崇德小学(通川区二小的前身,今通川区教育局所在地)。堂内使用面积约1000平方米,可容1000多人活动。前端有3个大小祭台,呈“品”字形,两侧有两个耳堂(含祭台)。堂内顶高15米,中央圆拱形上方是一个穹隆,穹隆呈现一片蓝天,镶着日月星辰,光芒四射,鲜艳夺目。圆拱形中间吊着三盘宝塔式环形金属蜡台,烛光把全堂照得通亮。堂内四壁悬浮着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堂中有10根大圆柱,形成三条竖型过道。过道两边是一排排红漆跪凳,整齐美观,庄严肃穆。柱子上“无始无终先作形声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拯济大权衡”的对联闪着金光。这是清康熙五十年(1711)康熙皇帝赐给北京宣武门天主堂的对联。整个堂内装饰华丽,工艺别致,颇具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气派和古典风格。放眼望去既是一座神圣的教堂,又是一幢艺术的宫殿。

堂前有座8层楼的钟楼,约40米高,登临其上,可俯瞰全城。因当时缺乏避雷装置,20世纪30年代初曾遭一次雷击,震烂了顶层尖端的十字架。为了安全,便减去最上两层楼,并把尖顶改成圆项,添设避雷针,以防不测。该教堂落成后,被誉为全国第一流教堂,也是达城唯一的一座西式建筑。1933年,红军第三十军政治部和第九军军部就设在教堂里,指挥着宣达战役,直到击溃军阀刘存厚,取得辉煌胜利。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天主堂成为百货公司的仓库。因无人管理,1973年,天主堂一角发生坍塌被拆除。

天主堂的钟声

天主堂前的钟楼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顶楼悬挂的五金合铸大钟,另一部分是三楼上装设的自鸣钟。

五金合铸大钟在清朝光绪二十七年(1901)天主堂改建时,由天主教川东教区(重庆)主教舒若瑟委托瑞士加工铸造此合金钟。清宣统三年(1911)天主堂钟楼建成后,该钟即悬挂于楼顶。该钟重约500斤(《达县市志》记载480余公斤,疑有误),钟高0.83米,由钟蒂、钟顶、钟身、钟底四部分组成。钟蒂高0.18米,钟顶高0.2米,钟身高0.3米,钟底高0.15米。钟身从上到下平列圆环六道,每道距离0.02米,上半部饰以叶形花纹图案,铸有圣加、耶稣十字架、玛尔达圣女三幅雕像。圣像以下有四道圆环平列,最上和最下圆环边,按上下方向均匀地铸有花瓣形花纹,一至二环间系图案,二至三环间以拉丁文、法文书明铸钟时间、地点及铸钟人姓名。钟底有圆环两道,钟口平边,宽0.02米。钟口外圆周长2.51米,钟口厚0.08米。据称是达城内发现的第一件外来文物。敲打该钟,其声清脆悠扬,铁山、雷音铺都可听到钟声。五金合铸大钟现珍藏于天主堂内。

自鸣钟按照座钟结构制造,由机械发条、分针、时针构成,钟面约9平方米,人们能从远处看到时针、分针所指的时间。每当人们听到钟楼上发出“叮当”声,便知这是报刻声音。“叮当”声响几次,表示此时是几刻。凡报刻声音响过四次后,便会随之听见“当”的报时钟声。“当”的声音响几下,就表明是几点钟。

这两部分共同发出报时钟声,使全城人都准确地掌握了具体时间,有钟无钟的家庭都感到方便多了。1933年底,红军撤离达城后,四川军阀刘湘二十一军所属第四师范绍增的军队进驻达城。范绍增为了防范红军,布告全城实行宵禁,晚上9点加打一次大钟。晚上的宵禁钟声一直响了一年多时间,直到1935年1月,袁济安任达县专署专员兼县长时才宣布取消宵禁。这时,大小钟又恢复了正常报时办法,每天早中晚三次按时向人们送出钟声。抗日战争时期,为防轰炸,将教堂的钟声改为防空警报。由于钟楼目标太大,日本飞机对其报警恨之入骨,三次想炸毁都未能得逞。

1946年11月,时任四川省保安处副处长的王元晖任达县专署专员,王到任后召集部下前来开会,发觉迟到者不少,便下令县长陈伯良尽快找人修好自鸣钟。由于此钟系法国人专门设计制造,难以找到配件,因此很不准时。1954年再度修理,还是走时不准,索性不修,将就使用,采用隔几天又将分针拔前几刻的办法来调时间。自鸣钟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停止报时。

再建的天主堂

天主堂拆去20多年后的2000年,通过教堂自筹、教徒捐献等方式,在原址旁建起新的天主堂,房屋占地300多平方米,8层楼,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建有办公室、教堂、宿舍、餐厅、厨房等。三四楼的教堂面积为400平方米。每到节日和礼拜天,大批天主教教徒前来聚会、做弥撒。

(本文写作中,得到天主堂肖运奎神父的帮助,参考了《达县志》《达县市志》和蒋安富、冯通儒、康崇光等的相关资料,使用了朱达生的老照片,在此一并致谢!)

新闻推荐

达川区人民医院 授予53名医生荣誉称号

本报讯8月16日,值第二个中国医师节(8月19日)来临之际,达川区人民医院授予53名医生“终身荣誉”“知名专家”“专病专家”“教...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天主堂,达城曾经的地标)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