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严文君
达州市中心医院西区分院是达州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1月22日达州首例确诊患者转入诊治。达州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副护士长严文君主动请缨,成为了首批医务人员。
1月28日,第二批医护人员替换了第一批医护人员,严文君按要求居家隔离了14天。2月12日,首批医护人员的核酸检测均呈阴性。刚结束隔离的严文君又要求到西区医院工作,直到疫情结束。“作为共产党员,又有18年传染科护理经验的我,没有理由退缩。”严文君淡淡地说,“我是一名普通的护士,只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
主动请缨 践行入党初心
1月25日(正月初一),第一次见到严文君时,身穿隔离服的她正准备去病房给患者抽血检验,并不断提醒同事注意事项。“从刚开始工作我就一直在传染科当护士,虽有一些经验,但当时疫情还有很多未知的情况,也没有特效药物,不怕肯定是假的。”严文君说。
“医院有那样多人,为什么你还争着去最危险的地方?”一些关系好的朋友对严文君再次返回西区分院工作十分不解。“救治病人是医护人员的职责,越是在最关键的时候,越应该要冲在一线。”严文君淡淡回应。
“我和严文君搭档了十多年了。她基本功扎实,经验丰富,又是首批救治患者的医护人员,她的回归对大家来说帮助很大。”第三批带队的医生朱芳成说,严文君有效地完善了交接班、接诊、外出检查等流程,她的经验让后来的人能够更快适应战“疫”工作。
不惧困难 共战疫情勇担当
检测患者体征、疏导患者情绪、总结护理经验……看上去严文君的工作和往常没有太大区别,但实际却比以往困难很多倍。
“戴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穿防护服、鞋套,一套装备下来,最快都要半个多小时。”严文君说,为了减少医疗物资浪费,大家基本上都会做到长时间不喝水,并且穿上成人纸尿裤。“除此之外,给患者抽血、输液也十分困难。穿上隔离服后,动作就会有些笨拙,而且护目镜的雾气也增加了扎针的难度。”
“有疑似病例将转入西区医院,请做好接收准备。”1月24日凌晨1点,西区医院接到医疗专家组传来的消息。严文君记得当天的夜晚特别冷,她与同事立即穿好防护服,在冷风中等了一个多小时。询问完病史、做完相关检查,做好隔离收治后已是凌晨5点。
医护人员的付出也获得了患者的认可。“你们赶快出去吧,我怕传染给你。”一些确诊患者见到医护人员,立即将他们往外“赶”。“患者也把医护人员当做了亲人,他们也会主动关心我们,真的很感动。”严文君说。
负重前行 舍小家为大家
截至2月15日24时,达州市治愈出院病例5例……好消息传来,所有的医护人员的付出得到了肯定和认可。
“作为医护人员,我感到很骄傲,但同时也有一丝愧疚,因为顾不上自己的家人。”严文君说,丈夫是一名交通警察,也一直在战“疫”一线。丈夫的父亲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女儿正读初三,平时都是自己在照顾老人和孩子。为了安心工作,严文君只得让读初三的女儿在家照顾老人。
截至2月16日,严文君已和家人分开二十余天了,疫情结束后,她还需要完成14天的隔离才能与家人见面。
当记者采访完准备离开时,忙完工作的严文君才打开早已凉透的盒饭。这时她才有空与丈夫视频通话,报声平安:“吃饭了吗?你记得叮嘱爸爸按时吃药。”“我的工作和你比起来轻松一点,家里的事就放心交给我,你要注意防护。”严文君丈夫说道。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姣
新闻推荐
校园消杀“一万余名学生,背后就有一万多个家庭,我们深知肩上责任重大。”2月6日,在致全校师生及家长的一封信里,达州中学校长...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