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达城小红旗桥附近建华巷内有位肖大姐,在这里风吹日晒擦皮鞋近10年。
小时候,她患小儿麻痹症,延误了治疗而导致身患残疾。
一个小背篼装满了她全部的“家当”,木箱、去污剂、鞋刷、鞋油、抹布、水壶……
记者见到肖大姐时,她正好在擦皮鞋。擦完鞋后,她用身上的围裙拍了拍竹椅,示意记者坐下。面对面坐下后,记者发现,今年50岁的肖大姐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一点,便问了问肖大姐“保养秘诀”。她笑着说:“哪里年轻哟,我头上白头发不少了,不过自己干的是服务行业,我不想给大家一个邋遢的形象,所以头发是染过的!”
先前,肖大姐所在的国营企业破产倒闭,便和丈夫从渠县三汇镇来到达城,丈夫做散工,而自己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便学起了擦皮鞋。一段时间后,她自己做了个小木箱,买齐了擦鞋用的所有工具,干起了擦皮鞋的行当。“刚开始背着箱子走街串巷擦皮鞋时,很不好意思,看着别人那种异样的眼光就很害怕。”肖大姐羞涩地说。生活的艰难,容不得她退缩。有一天,一件小事改变了她的观念。“一次,我给一位手臂有残疾的中年人擦鞋,他告诉我,他现在有了自己的小生意,做生意前摆过地摊、卖过报纸,经常受一些人的白眼,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心。他对我说‘靠劳动来挣钱放心,靠劳动挣钱光荣\’!这句话我永远都记得。”肖大姐语气坚定地说。
记者采访间隙,有位说着普通话的中年男子来擦鞋,肖大姐热情地招呼客人坐下,麻利地工作起来。先用蘸水的小刷子清洗鞋子,再用干、湿抹布擦,然后用白油擦一遍,最后才上黑油,一遍遍地刷,最后打光,一双“灰头土脸”的皮鞋立刻变得锃亮。整个过程约5、6分钟,她始终弯着腰,干得非常认真细致。“2块钱啊!”男子付钱时表情略显惊愕,没想到这么便宜。“很多顾客都是熟人,涨价不太好。”肖大姐告诉记者,她在这里擦鞋近10年,以前到现在一直收2元,别的擦鞋摊都从2元涨到3元,她还是坚持收2元。
天快黑了,肖大姐开始收摊了,在旁边等了她好一阵子的老伴立即前来帮忙收拾。肖大姐说:“我每天摆摊收摊老伴都要来接送。老伴是个话不多的人,而且自尊心很强。我们坚信靠我们两口子的双手,日子是会越来越好的!”
□文/图 本报记者 邱霞
肖大姐认真擦鞋
新闻推荐
湿地与未来:可持续的生计 ——纪念2016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
——纪念2016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
渠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