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渠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30个,贫困户超过14万人。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渠县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考核落后将实行严厉问责,甚至不摘“穷帽”就摘“官帽”。在高压倒逼之下,相关部门、乡镇及帮扶干部凝聚意志,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探索贫困户模式,探索贫困户稳定增收长效机制。
3月28日至30日,为期3天的脱贫攻坚促农增收现场推进会,以“九比九看”为题在渠县临巴、琅琊等片区的26个贫困村展开“比试”,所有参会人员对26个贫困村现场测评,检验精准脱贫实际效果。“每个季度分片区开一次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对每个村每一项进行现场测评,测评倒数第一的乡镇、帮扶部门主要领导、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要在大会上做检讨。”渠县扶贫和移民局局长张渠伟说,“对于年终考核倒数三位的乡镇主要领导、贫困村第一书记要严格问责,帮扶部门主要领导也要连带问责。”
“上面对我们严格考核,我们对自己必须更加严格的要求。”临巴镇党委书记王伟军说,“我们镇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每人挂包一个贫困村,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将贫困户分类划归到不同的产业片区内,要求所有干部必须每天下村下户,将任务完成与奖惩挂钩。”
有严格的考核制度,还要有切实有效的致富办法。为建立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渠县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把贫困户组织起来,把土地流转出去,把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起来,利用产业发展基金、周转金、贷款等,采取入股分红、股权量化、托管、寄养等方式,促进贫困户增收。
临巴镇后河村支部书记黄一峰就是村里的产业扶贫带头人。他牵头成立了渠县冠丰合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后河村流转土地约53公顷,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占五成。同时,农民(含贫困户)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正在探索。
在渠南乡大山村,农民(含贫困户)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村里经营实体。两家星级乡村酒店一共吸纳了31户贫困户入股参与,贫困户以小额贷款和产业周转金每户投入5万元左右到企业,前三年企业帮助还贷,贫困户在企业义务做工,第四年起企业拿出10%的利润给贫困户分红。另一种股份制模式则是贫困户抱团成立合作社,根据各自资金投入量核定股份。目前全村有11户抱团,通过小额贷款和产业周转金建立起跑山鸡养殖基地。
(李传君 特约记者 吴涛 廖亚飞)
新闻推荐
激发经济发展新动力 加快构建现代工业新格局 ——访市经信委党委书记、主任龚固均
——访市经信委党委书记、主任龚固均
渠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