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江队员巡查保护区江岸
8月15日上午10点钟,室外温度高达38摄氏度,正是夏日酷暑难耐时刻。渠江八濛村松林口河段,巡江队员巫建和阎飞等人坐着小铁皮船向着宽阔的江面出发了。他们的岗位在江水上,再热也要进行水面巡查,这已是上午第二轮巡江了,帽沿下滴着大颗大颗汗珠,工作服湿了一遍又一遍。
时时监控取水站水面
巫建所在的巡江队成立于今年5月,担护着渠县松林口取水泵站江面水质安全任务。位于渠城上游8公里渠县天星镇八濛村松林口的取水泵站,2014年兴建,2015年投入使用,日产生活供水3万吨,供应着渠县县城20余万居民用水。
“为了居民用水安全,松林口取水泵站采用了摄像头全面监控与人工巡防相结合方式保障水源保护区内水质安全。”渠县自来水厂厂长李琼告诉记者,在水源保护区内,通过全方位监控数据设施与中心监控室联网,中心监控室保持24小时值班,一旦江面出现危及水质安全的情况,该站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应对措施,以保障渠县城市居民生活饮用水的绝对安全。
松林口江面6名巡江人
巫建是巡江队的队长,被同事们戏称为“哨队”,每次巡江坐在船头观察情况是巫建的首项工作。这位面色黝黑的中年汉子告诉记者,巡江队虽然才成立三个多月,但大家对巡江工作十分珍爱也特别敬业。每天早上8点钟前,巡江队6名队员全部会到达松林口取水点,穿上工作服(有时也穿救生衣)、防刺鞋,开始一天的巡江。大家沿着一级水源保护区江岸边步行,江两岸一派郁郁葱葱,绿树成荫。大家一边走一边看,发现有垃圾就捡起放到随手携带的塑料桶里。一级水源保护区巡完后,所有人已是满头大汗,回到泵房休息一会儿后,又乘船去二级水源保护区巡查,此时室外烈日当空,地表温快近四十度。“船开平稳些,让大伙看清江面上和江岸的垃圾。”坐在船头的巫建目光盯着江面,不时提醒队员,一旦发现垃圾等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来清理打捞。
满意的水质检测报告
巡完江后回站休息的间隙,记者采访了巫建。据巫建讲,渠江八濛松林口河段巡江队管护着松林口取水泵站上游3500米、下游200米的河段水质安全,沿着一级水源保护区江岸步行巡逻一圈要半个多小时,开船巡逻二级水源保护区一个来回需要两个小时左右,巡江队员每天从早上八点开始巡逻,到晚上六点钟才能下船回家。
生活饮用水源质量是环保部门每月重点检测的内容,渠县松林口生活饮用水源每次经环保部门检测都保持在Ⅱ类水质,完全符合国家饮用水源取水标准。该站出具最近一次环保部门抽检的断面水质报告显示,松林口断面取样检测PH值为8.07、溶解氧为7.26mg/L、高锰酸盐指数为2.66mg/L、透明度为120cm、硫酸盐为3.251mg/L、硝酸盐氮为0.521mg/L、氯化物为0.727mg/L等等,水质类别为Ⅱ类。
看着盖有鲜红公章的检测报告,几个男子汉眼睛有些湿润。几个月的风里来雨里去,顶烈日冒酷暑,整天守护着渠城市民的饮用水源,保障着渠城市民生活饮用水的绝对安全,每位巡江队员感到十分辛苦劳累,但大家内心却充满着骄傲与自豪。
□文/图 本报记者 谢建荣 实习记者 罗天琪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年来,渠县采取多种措施兴办“农民夜校”,受到群众欢迎。该县制定《“农民夜校”工作实施方案》,形成县委领导、乡镇落实、村级办校的“三级”联动机制。整合扶贫资源,为130个贫困村分别投入...
渠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