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渠县新闻 > 正文

不惧眼睛失明 誓要群众脱贫

来源:达州日报 2018-10-24 09:29   https://www.yybnet.net/

(紧接第一版)主动帮忙打扫房前屋后,谈起家长里短。

事后,张渠伟对妻子说:“今天我们既行善积德了,又没耽误家庭团聚,两全其美多好。”工作中,张渠伟总结提炼了帮扶“十包”责任和“八个一”指标,并在全县复制推广,推动“干群一家亲”。

跑现场累了,后座躺会儿;在办公室睁不开眼了,沙发上眯会儿……“领导,你这么累,有意思吗?”面对蒋小建的疑问,“生命不在数量,而在质量。只要全县顺利脱贫摘帽了,我们的工作就有意义了。”张渠伟这样解释。

“帐篷局长”暖民心

“是张局长帮我们硬化了60多公里的村道,让全村70多户群众住进了移民解困集中安置点……”提起张局长,渠县柏水乡小寨村贫困户龚先文话语里充满感激。

“以前的小寨村,山高路陡,穷得连一条泥碎路都没有,张局长第一次来咱村,车子都差点掉到了山沟里。”龚先文回忆说。

去年夏天,张渠伟带着项目组到小寨村规划项目。下山时,他乘坐的汽车突然失控,为避免掉入山崖,情急之下,司机只得狂打方向盘撞向一旁的石壁。据司机后来回忆,要是掉进山崖,肯定车毁人亡。事后,张渠伟医院都没去,简单包扎后,又立即回到了工作岗位,帮助小寨村完成了村道和移民解困集中安置点规划。

“情系农村,情系农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张渠伟说,这就是一个扶贫干部该做的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水口镇大田村有个叫李云的,一家六口无固定收入,又爱无理挑事,经常找乡村干部闹“意见”。一次入户调研,张渠伟也被“缠住”,陪同的干部一脸尴尬,张渠伟却笑嘻嘻地听李云一家倒“苦水”,还边听边做记录。午饭时间,主人家喊话留客吃饭。本是客套之举,张渠伟却一口答应了。饭桌闲聊,嘻哈的笑声很快消融了干群隔阂。也就是那一餐饭,改变了李云一家多年来对干部的“成见”。

从那以后,李云逢人便说,局长在咱家吃饭了,咱以后也要活得“有面子”。其实,这一餐饭之后,张渠伟还帮着李云做了不少事:联系村里的木材加工厂,解决就业增收门路;帮助实施易地搬迁,新建125平米新房;联系农民夜校讲师,一对一上门传授种养殖技术……2016年底,李云家人均收入达到4000多元,顺利脱贫。

坚守对工作的激情、对群众的热情,张渠伟赢得了赞誉,也感染了身边无数人。在柏水乡碾坪村帮扶期间,为了缩减往返交通时间,加快实施基础建设,张渠伟一连几天都住在自带的帐篷里。局长住帐篷,这可是件稀罕事,于是,“帐篷局长”这个“绰号”不胫而走,成为一段佳话。局里有个年轻干部吴靖,新婚刚过也立马把“家”搬到了村里,他说,佩服局长的干劲,他都带着帐篷在扶贫一线,自己怎能迷恋“温柔乡”。

在张渠伟的示范带动下,渠县2万余名公职人员与贫困户“结对认亲”,增强了帮扶工作的实效性。张渠伟笑着说,“以前的群众烦干部上门,现在的群众都想干部、盼干部上门,这样的改变源于真情帮扶,干部做了群众贴心人。”

发展产业当“红娘”

赏桃花、摘葡萄、品沃柑……在渠县水口乡的汉亭农业基地,业主王超说,是张渠伟的诚心和执着打动了他,才让他萌发了在渠县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当初,为让退役军人王超返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张渠伟自费上福建厦门、下广州深圳,多次追踪商谈。最终,王超先后在中滩、水口、丰乐、卷硐等乡镇建起了4个老兵创业扶贫基地,吸纳29名退役军人成立了“老兵创业扶贫之家”和“渠县退役军人综合党委汉亭农业联合支部”。发展至今,汉亭农业已种植水果1万余亩,带动农户3000余户(其中贫困312户806人),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

走进渠县宋家乡硕源果业基地,一眼望去,桃树、李树、柑桔树分区布局,一望无际。业主罗庆全说,硕源果业在渠县已发展各种果林近2万亩,多亏了张局长这个“红娘”。

他说的张局长就是张渠伟这个“红娘”。为引进硕源果业,张渠伟多次到贵州“登门拜访”,数次陪同回渠实地考察,帮助规划产业、流转土地……

面对渠县脱贫任务量大面宽、艰巨复杂,张渠伟说,群众要脱贫,产业是关键。

为让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村,他建议发挥在外渠商的资源优势、人际优势、信息优势,打“亲情牌”、“老乡牌”,引导他们回乡创业、为家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

如今,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动员回引“天下渠商”,投身脱贫攻坚,已有2000余名乡友回乡进入农业农村,投资项目140个。全县也引进了万隆锦绣、硕源果业、德康养殖等企业,带动12亿元工商资本进农村,建成特色种植基地16.8万亩,建立乡村“扶贫车间”30个,带动12500名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此外,为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张渠伟还策划开展了“六个一”爱心扶贫活动。目前,全县认捐认助社会扶贫资金7.2亿元,修路333公里,建桥18座,建山坪塘206口,建房137座,发展种植业9.1万亩、养殖业34.5万只(头),资助孩子1746个。

在张渠伟看来,要在短短5年完成脱贫,除了发展产业,还必须建立健全机制,探索创新模式。“九比九看”现场比拼、铁军扶贫、扶贫车间进农村、易地搬迁“五个三”等渠县经验,通过实践、总结和提炼,不仅被各地复制推广,还成为了渠县脱贫摘帽的“加速器”。

□特约记者 杨东 廖亚飞 简朝龙

新闻推荐

达州市开展2018年工业企业“红名单”评选 获评企业将得到7方面的重点支持

为深入推进达州市工业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长效机制,持续改善达州市投融资环境。近期,中国人...

渠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郭红同志简历2018-10-23 07:21
评论:(不惧眼睛失明 誓要群众脱贫)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