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达州 今日万源 今日宣汉 今日开江 今日大竹 今日渠县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今日万源 > 正文

任河:巴人南迁的便捷通道 关于巴人起源地的几点考辨

来源:达州日报 2020-03-13 09:24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

巴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创造过辉煌历史的民族。但是,由于缺乏文献资料和更多实物佐证,国内关于巴人、巴文化起源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死胡同”。今天,本刊刊登达州市巴文化研究人士李春学先生的一篇争鸣文章,让我们不妨从另外一种角度去思考探讨巴人和巴文化,也许能够受到启发。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这是《山海经·海内南经注》对于巴的记载,这也应该是最早将巴记录于文字的文献资料。同时,在《楚辞·天问》中也有“有蛇吞象,厥大何如”的记载。这就可以充分证明,巴山、巴人、巴文化并不是最近几百年才有的说法,而是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

关于“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的解释,我认为,应该是:在夏启的时候有一位叫孟涂的大臣,被派往巴地担任神职。如果以这种推论,那么在夏启的时候,夏对巴已经实现了有效管理,那时的巴不是国,只是部落。而“巴蛇食象”,我在2019年的《什么是巴蛇食象》一文中已经进行过详细阐述。其实“巴蛇食象”就是蛇吃蛇,并不是蛇吃大象——“象”应该是“物相”,现在达州一带依然将蛇吃蛇这种现象称之为“蛇吞象(相)”。

巴人、巴文化由于缺乏文献资料和实物依据,无论是《山海经》还是《华阳国志》等文献均只是寥寥几句,因此其起源一直众说纷纭。然而无论是“湖北恩施说”、经山峡进入“重庆说”,还是翻秦岭南下的“嘉陵江说”,均缺乏具有决定性的依据,因此也就造成了各种观点各执一词、彼此争论不休的现象。然而,在巴人、巴文化的起源上,就连国内的知名考古学者,都没有人提出“达州说”。

那么,是不是达州真的就不具备巴人和巴文化起源的条件与资格呢?其实不然!在所有推断中,根据达州的地理状况,结合自身和周边区域的旧石器时期文化、新石器时期文化以及气候条件,达州可能是最具起源条件的地区。

之所以无人提出巴人起源“达州说”,这主要还是因为巴人、巴文化研究缺乏文献资料和实物依据,在中国考古界一直不是热门话题,更不像“夏商周断代工程”那样属于国家行为。国内知名考古学者对于巴人、巴文化研究大都只是出于自我求知的兴趣,这也就导致了学者们并没有认真研究达州可能作为巴人、巴文化起源地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巴人、巴文化起源的研究中,首先,要厘清巴山、巴人、大巴山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二,搞清楚旧石器文化时期和新石器文化时期古人的迁徙方式;其三,弄清当时的地理状况和气候条件;其四,既然巴人前期迁徙是在新石器文化时期,那么就需要新石器文化时期的文化作为支撑,形成一个完整的新石器文化迁徙路线图。而以上四点要素,达州完全具备。

先有“巴山”名称

后有“巴人”族群

2019年我在“关于巴文化研究”的评论里就提出过,一个族群通过地域名称这种特定方式命名,那么肯定是先有地名后才会有族群名称。也就是说,肯定是先有巴山,后才有巴人。如四川人、河南人、广东人,或者后来从广东省分离出来单独成立省的海南省及海南人,从四川省分离出来成为直辖市的重庆市及重庆人,这些由来都是因为其所居住区域的地名而获得的特定族群名称。

那么,大巴山之名从何而来呢?道理也非常简单,那就是随着巴人的不断外迁,围绕巴山之外形成了巴人集居区和巴文化圈,因此就形成了大巴山的概念。我们知道,巴山属于狭义,其涵盖范围非常小,其中达州就只有万源市和宣汉北部区域。大巴山属于广义,其范围非常宽,长达500公里以上。其实从巴山、大巴山的涵盖范围来看,我们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以巴山为中心,大巴山只是存在于巴山以东、以南、以西三个延伸方向,而巴山以北却没有大巴山,而是汉江河谷地带及秦岭山脉。

为什么巴山以北没有大巴山?首先说,这并不是人为疏忽。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无法解释,道理非常简单:因为巴人的先祖迁徙是由北而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人们口口相传,巴人族群不断向东、南、西三个方向迁徙,巴山以北的区域得名肯定早于巴山,所以巴山以北的区域不能出现大巴山的概念。同时,由于穿过巴山到达的四川盆地属于丘陵地带,气候温和,越是向东、向南、向西食物链越丰富,易于获取,生存也就更加容易。因此,在各种因素下也就造成了巴山以北没有大巴山的奇特现象。

古人迁徙受制于地形地貌

会避开高山险路

在自然万物中,人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以个人的力量很难征服自然,特别是面对猛兽和自然灾害,更是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人是群居性动物,而群居不但能够形成群体的力量来有效对抗自然,以此达到更好繁衍生息的目的,更可以避免近亲结合导致物种退化和灭绝。当然在旧石器文化时期和新石器文化时期,甚至是更遥远的时代,避免近亲结合并不是因为伦理道德和具有科学依据,而是属于自然法则。因此,在旧石器文化时期和新石器文化时期,甚至是更遥远的时代,人类的迁徙都必须是以群体性的方式进行。

综上所述,也就是说在旧石器文化时期和新石器文化时期,甚至是更遥远的时代,人类的迁徙不可能是一个人或者是一家人、两家人能够完成的事,而是因为随着人口的大量繁衍,当居住地可获取的食物已经无法支撑一个庞大群体生存的时候,就必须要有一部分人向外迁徙,去寻找一个新的地方获取更多的食物,以便能更好地生存和繁衍。这种迁徙,在一定意义上属于被动迁徙,而不是属于主动迁徙。

其实,人类的迁徙是一个由慢到快的过程,由徒步到代步的过程,其中代步包括从驯化动物代步到现在以汽车、火车、飞机等机械代步。而在这个由徒步到代步的过程中,徒步经历的时间最漫长,同时也是最艰辛的过程。可以说,人类从进化开始到全面进化成现代人后的几万年,甚至是几十万年的时间里,都是在徒步阶段。哪怕是后来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几千年里,代步出行也只是一小部分人享有的权利。因此,作为还在徒步阶段的旧石器文化时期和新石器文化时期,要想迁徙到百里之外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更别说是迁徙到千里之外,那是要经历上百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一站一站循序渐进的过程。

同时,在旧石器文化时期和新石器文化时期,由于翻山越岭探索前行的未知带来的巨大风险,以及在荆棘丛林中开辟道路付出的巨大艰辛和在悬崖绝壁中行动带来的巨大生命危险,庞大的群体性迁徙,翻山越岭不可能是选项。而往往在河岸会有宽阔地带和河谷平地,不但风险系数低,并且也适宜于人类安营扎寨和生存。因此为了降低风险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适合于人类生存的地方,古人迁徙多是沿着河流进行的。

任河是巴人从北到南迁徙的便捷通道

2014年4月,我的《闲论巴人故里》一文,曾经将大巴山东部神龙架、中部巴山和西部的秦岭地形地貌作了详细对比,无论是秦岭还是神农架,它们都具有高海拔、山势陡峭、溪流沟壑泾渭分明的特点。虽然巴山同样具有高海拔、山势陡峭的特点,但是巴山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它有一条横劈巴山由南向北汇入汉江的河流,这为巴人先民进入巴山以南提供了一条天然而并不艰难的通道。同时,万源虽然地处巴山腹心地带,但是这片土地却非常独特,属于“三分水”:一部分是汇入流经宣汉县、达州市主城区的州河,一部分是汇入流经通江县、平昌县的巴河,一部分是在紫阳县汇入汉江的任河(在万源市境内其中一段称为大竹河,在城口县境内称为仁河)。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条横劈巴山由南向北的任河。任河,汉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重庆市城口县、巫溪县和陕西省镇坪县交界处的大燕山(古名万倾山),经城口、万源,穿越巴山后,于陕西省紫阳县城南汇入汉江,全长211.4公里,目前年均流量为63.4立方米/秒。在上世纪陆路交通还不发达的时候,万源市大竹镇的船只就长期利用任河航道往返武汉运输物资。从目前年均流量来判断,任河并不是那种水流湍急、汹涌澎湃的大江大河,而是相对平缓的河流。

从气候上来讲,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森林的大肆破坏,特别是近现代工业的兴起,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地球气温也在不断上升。因此,在七八千年前,地球的气温相较于现在来说要低很多,一群人要想由北向南翻越被大雪覆盖的神农架、秦岭,甚至包括巴山在内,那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蜀道难》中写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说明在蚕丛和鱼凫的古蜀时期,蜀中没有道路与中原进行联系。因此,在新石器文化时期,任河不但为巴人穿越巴山提供了一条天然的通道,而且是一条非常安全和便捷的通道。

土地平旷物产丰富

巴人落脚安居罗家坝

宣汉县罗家坝巴文化遗址,1999年进行了首次发掘,文化堆积为11层,文化层最深达2.75米,涵盖了两汉、周、商、夏、新石器时期晚期,截至2004年发现生活遗址区和墓葬区共2万多平方米。而从安康到宣汉罗家坝这一条线路上,不但发现有众多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并且还发现有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址。经过梳理,从安康市沿着汉江往上,其中在安康市周边发现有四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一处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址。这说明地处汉江边的安康市,不仅在新石器时期具有频繁的人类活动,并且早在旧石器时期就有了人类繁衍生息。

同时,在距离万源市较近的汉阴县发现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一处,在毗邻万源市的南皋县发现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两处,在紫阳县发现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一处;而在汉中市的南郑区龙岗寺同一地点不仅发现有旧石器时期文化,还发现有新石器时期文化;在汉中市西乡县发现有新石器早期文化,这些旧石器时期文化和新石器时期文化都属于汉江流域的文化。

井溪镇位于万源市东南部,梁末隶属东关县,隋初隶属通州宣汉县,五代时期隶属明通院,明正德十年隶属太平(万源市旧称)县,民国3年隶属万源县,今属万源市。井溪镇位于任河与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之间,是中河的源头,沿河而下百余里便是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从1987年第一次文物考察到目前,井溪镇发现新石器时期石器共计11件、盐井一口。

紫阳县发现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由于其位置正处于安康市至万源市之间,并且任河也恰好在此汇入汉江,再结合万源市井溪镇的新石器文化,这为当时巴人前期经任河迁徙到万源市境内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而罗家坝发现的新石器时期文化又属于晚期,接下来便是青铜时代,罗家坝正好又发现有大量的青铜器,形成了两种文化之间的有效衔接,这更加为达州市作为巴人、巴人文化可能的发源地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研究巴人前期进入巴山以南绘制出了一幅清晰的路线图。

至于为什么巴人前期进入巴山以南迁徙了上千里路,经历了上千年,而沿途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生活遗迹,唯独在宣汉县罗家坝遗存着大量的生活遗迹和墓葬,其实,我们可以从罗家坝的地理位置上来进行深入分析。

前面已经阐述过,巴山属于狭义,大巴山属于广义,巴山腹心地带属于喀斯特地貌,基本上是由崇山峻岭、悬崖绝壁构成;而罗家坝则属于巴山的边缘,属于大山与深丘地形的结合部,河谷平地比较宽,同时由于海拔较低,气候温和,物种繁多,无论是为动物生存还是人类生存,都提供了良好的栖息之地。并且罗家坝发现的新石器时期文化又属于晚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提高,生活方式的进一步改变,于是就形成了安居的生活方式,也就形成了罗家坝延续几千年的文化堆积层。

□李春学 文/图

新闻推荐

三菱新车“趴窝”引出“质保”之争 车主强调合同注明三大件质保;销售商称其为店内质保而非商业车险

车主强调合同注明三大件质保;销售商称其为店内质保而非商业车险许先生的越野车。看本文视频扫二维码今年春节,对于四川...

万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万源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任河:巴人南迁的便捷通道 关于巴人起源地的几点考辨)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