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樊华 向阳 陈臻“真没想到,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这样的盛会能在达州这样边远山区的农村举行!……”
“硬是巴适,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结束、中央决定大力发展繁荣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不久,我们就在达州欣赏到了这样的文化盛宴!……”
连日来,在大巴山深处的达州,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嘉宾,党报总编、编辑记者,尤其是广大农民朋友,在观看盛况空前的新农村文艺展演后,纷纷由衷地发出对这一盛事的赞叹。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工作的达州市的决策层,很快便以富有创意的实际行动作出了响应和诠释。由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四川省文化厅、中共达州市委和达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四川省群众学会、达州市委宣传部、达州市文化和广电局承办的这次盛会社会反响十分强烈,影响巨大,启示良多。
一是农民演、演农民、农民看,真正做到了农民和艺术家登台,文化下乡,群众受益。在11月18日至20日三天活动时间里,美不胜收的节目上午演、下午演、晚上演,演员人歇戏不断,每场内容不重复,一些农民群众看完上午的演出,又马不停蹄赶到另外的场地观看下午的演出,有的连晚上的节目也不愿漏看,不分昼夜地饱餐精神食粮,一点也不嫌累,还一脸幸福的夸耀几天看了平时几年的戏!而且组织者为丰富活动层次,辐射更多观众,既在市区组织了高雅的剧场室内演出,又在城市、场镇乃至村上举行了广场演出和坝坝戏,使群众在室外、在广场、在坝坝,甚至阳台、楼房走廊、房顶、山头上,连有的树枝上也挤满了观众,短短几天里,先后有数十万农民兄弟大饱眼福!
二是名副其实,从演员地域分布、演出阵容、节目质量等,无论从哪方面看,都真正代表了全国规模和水平。在被特大洪灾洗劫一空后重建的宣汉县洋烈新村举行的开幕式上,由刘老根大舞台选送的赵本山弟子表演的二人转,云南红河州哈尼族风情街舞,广西桂林的瑶族舞蹈,山西绛州的鼓乐演奏,贵州黔东南的原生态歌舞,从星光大道走出的大连农民歌手刘仁喜的美声独唱精彩纷呈,令观众如痴如醉,现场不时掌声雷动。
三是主办方之一的达州市在全国高手如林的舞台展演中不仅毫不怯场,而是派出各路优秀演员大胆献艺,尽显主场作战风采,借机展示达州的风土民情、红色文化和当代人文精神。每台节目,达州的农民和文艺工作者都多次登台,以舞蹈、说唱、时装表演、相声、金钱板、歌曲演唱、器乐演奏等多种文艺样式,展示达州、宣传达州,树立了良好的舞台形象,赢得了全国同行的钦佩和赞扬。
四是一反过去文化只能搭台的角色定位,做到了文化与经济同台唱戏。此次活动可谓文化与经济精美的大套餐。不仅有文艺展演,还同时举行了“三农风采”全国农民摄影大展、新农村题材电影放映、新农村题材图书展销、民族民间文化暨特色农产品展示展览展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国资深市州党报的达州日报社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请来全国同行参加“百名党报总编聚焦达州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并乘势举办“新农村、新媒体、新专版”新闻宣传学术研讨会,不仅使创刊60周年庆典别具一格,更为媒体认识达州、了解达州、宣传达州,让达州走向世界开辟了窗口,架起了桥梁,受到同行高度评价和一致称赞。
虽然俗话说“没有不散的宴席”,但在人们反复品味、回味这次群众文化盛宴之际,达州的决策层已将目标锁定更高层次:总结成功经验,增添新的措施和文化元素,将达州打造成全国新的农村文化展演基地,击鼓奋进,推动达州文化事业和文艺产业不断走向新的繁荣!
新闻推荐
■《怪事!公路边突然堆满数百吨木材》后续 安云木材经营户停业整顿
本报讯“经营户没有固定的木材经营场地,影响场镇形象和交通安全。”昨日,达县林业局对本报连续报道的达县安云乡街道附近的公路沿途堆满大量木材一事作出正式回复。回复称本报对此事报道后,该局立即...
宣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