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本均 本报记者 庞莹
“水稻育秧使用 ‘旱育保姆\’技术,不但可以降低育秧成本,还大大提高秧苗素质,增加水稻产量……”2月20日上午,在宣汉县双河镇方斗村二组的标准化旱育秧苗床边,宣汉县农技站站长杜国友绘声绘色地讲解旱育秧苗新技术。虽然天气寒冷,但200多位村民听得津津有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宣汉有何作为?“以‘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为载体,努力实现粮油高产创建大突破,让农民用科技来种粮,向科技要增产。”杜国友如此表白。
据介绍,宣汉县今年制定了高产创建路径:发展20个万亩玉米高产示范片、六大重点千亩展示片,抓好玉米整县制高产创建,保持西南地区领先地位,引领盆周山区整县制粮食高产创建,又要在良种化、农机化和产业化上下功夫,抓好4个水稻、2个马铃薯、2个油菜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
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宣汉今年还是第一次,但他们迈出的步伐很坚实:从春节后第一天上班开始,200多名农技人员,分成9个小组奔跑在全县54个乡镇的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现场科技培训,发放《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手册》等科技实用手册。
为了让科技引领高产创建,宣汉县还多途径克服科技短板:除派出多支水稻高产创建团队到省内外拜师学艺外,还与省农科院签订了院县合作协议,高薪聘请了水稻专家到宣汉开展技术指导。
新闻推荐
□王兴寨文/图曾阔繁是宣汉县昆池职业中学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也是一位踏遍全国各地的民间竹编艺人,被民间称作“达州第一竹编艺术家”。从8岁开始,曾阔繁便模仿篾匠学会编制扇子、筛子、簸箕、撮箕...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