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亩园区见雏形,产业后续发展资金捉襟见肘——
时 间:3月25日
调研人:宣汉县委书记赵波
调研主题:如何破解农民增收难、农村贷款难
□本报记者 许静
3月的宣汉乍暖还寒,透过薄薄的雨雾,一个个食用菌大棚在田野里显得十分壮观。大棚里,白色食用菌菌袋整齐排列,菌袋上刚冒出的木耳鲜嫩嫩的,手一碰,露珠就滚了下来。
3月25日,记者随宣汉县委书记赵波走进该县食用菌产业园,3000多亩的园区已见雏形。
10名“云和师傅”和1个亿元产业
“这就是宣汉典型的多湿、寡照气候。”赵波和县农业局的同志介绍道,宣汉的气候特征“南不南、北不北”,发展农业一度困难重重:种柑橘光照不够,是酸的;种梨子湿度大,病虫害多;种苹果积温不够,品质差……
经调查论证,宣汉将发展现代农业的宝押在食用菌上:食用菌产业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需较大湿度,市场前景看好。
食用菌产业技术要求高,从无到有如何发展?正谈论间,一个人打着伞迎面走来。“他就是答案。”赵波说。“我叫卓炳长,浙江云和人,是宣汉请来的10个‘云和师傅\’之一。”卓炳长介绍,他2010年被宣汉县用10万元的年薪请来,来宣汉两年多,他和其他9个云和师傅指导当地将“椴木栽培”改良成“袋料栽培”,填补了全省乃至西南地区的空白。“现在的袋料大多是树木枝丫,粉碎后装袋,环保又防雨。”
(下转03版)
记者点评
发展现代农业促农增收,宣汉做出了努力,也取得了成效,政府贴息贷款政策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解决资金瓶颈,仅一县之力还远远不够。“我们期待顶层设计、期待农村金融创新。”瞿刚胜表示,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鼓励金融单位设立服务“三农”的融资机构和完善专项机制,对此他满怀期待。
新闻推荐
近年来,宣汉县累计投入3.5亿元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及要素保障,并大力实施园区“4+4”工程和企业“2552”工程,确保2017年实现产值400亿元。图为8月2日,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柳池工业园内场平工程施工...
宣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宣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