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时患莫名疾病,从此与拐杖为伴,20年来,一次次的手术,也没让他双腿变得有力。面对命运的捉弄,他总能乐观面对。他就是刘文安,一个用双拐与命运搏斗的坚强少年。近日,记者采访他时,他说最大的梦想就是考上医科大学。
和刘文安(宣汉县上峡乡柏树坪村人)第一次见面是在宣汉南坝中学操场上,我们一起上四楼,他艰难地抬起一条腿,将重心移至双拐上,再吃力地拖动另一条腿。我背他,他不干,我扶他,他固执地推开了我的手。几十级的楼梯他却“走”了10来分钟。
我说“留个电话吧,我打给你”。刘文安腼腆地一笑,“还是直接说号码吧,我没有来电显示”。经了解,刘文安为治病已经花了很多钱,来电显示对于他来说是奢侈,配便宜手机也是出于安全考虑,除了月租,一个月的话费在5元左右。不经意的细节,正慢慢还原一个少年的苦痛人生和他顽强的生活意志……
2009年,刘文安以宣汉县上峡乡第一名的中考成绩考上宣汉县南坝中学。本来,2012年就该高中毕业了,但因休学治病他被迫推迟一年参加高考。如今,刘文安已20岁了,在同学中算“大龄青年”,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业。刘文安最喜欢的书是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他寝室的床头,这本书放在最上面,在一本饱绽着生命颜色的绿皮日记的扉页上写着“不抛弃、不放弃、不抱怨”。刘文安经历了两次大的治疗,但他从未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希望有一天能考上医科大学,哪怕毕业后当个乡村医生,也能报答社会,感恩家人,免费救治和我一样的人。”离开时,刘文安满脸憧憬。
·王立兵 本报记者 彭凡珊 匡方智·
新闻推荐
■《儿子,爸爸一定想办法救你!》后续 魏家乐靠利尿药物支撑 希望得到更多捐助
本报讯6月8日,本报报道了宣汉县花池乡大池村的魏溢波遭遇10年厄运,从2003年开始,原本幸福殷实的家庭因父亲、母亲、儿子及自己先后患疾病变得一贫如洗、负债累累,现在患缩窄性心包炎的14岁儿子魏家乐...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