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10月30日教育版编发了达川区刘亚华先生有感而发的文章《孩子不是大人的“橡皮泥”》,引起不少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共鸣。他们认为刘先生的“教育心得”值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深思和反省。宣汉县陈连锦先生发来的一篇教育心得,也佐证了刘先生的观点,希望家长朋友忙里抽闲读一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突然爱吼7岁的孩子了,“该吃饭了,该做作业了,该睡觉了”。有人说,中国家长常干的三件事,让孩子吃饭、做作业、睡觉,我似乎也不例外。只是孩子似乎不买我的账,自从上了小学之后,每当我让孩子做事情时,他总会以“凭什么听你的”来回应。
一次,做语文作业,孩子写生字时,喜欢东写一个,西写一个。我建议孩子一行一行写完,孩子就是不愿意听。僵持了一会儿后,我就发火了,要求孩子一行行写完。孩子就是不愿意听,而且用愤怒的眼神看着我。我的强制要求,最终换来的是孩子胡乱写字,根本不按字的笔画顺序写。
还有一次,带孩子外出,我们觉得冷,建议让孩子多穿衣服,但孩子始终不乐意。当我们强制给他穿上时,换回的只是孩子好长时间的不快。
有时,因为和孩子的意见相左,搞得孩子经常都在生气。我冷静下来想了想,其实和孩子的争执很多时候意义不大。因此,后来,在不是原则的问题上,我不再对孩子要求这要求那。
曾听宣汉东乡镇一位家长说,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点,不要那么好动。可是,后来想想,假如孩子非常听话,整日坐在椅子上不动,那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其实,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倾听孩子意见,只是从我们自身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不再对孩子呵斥。当我让孩子做作业时,孩子虽然没有马上做,但是玩了一会儿后,他还是来做了。当我让孩子吃饭时,孩子喜欢边吃边玩,虽然没有马上吃完,但最终还是吃了不少。和以前相比,我发现原先的我急着按我们的步骤要求孩子完成相关事情,而这造成了大人和孩子许多不必要的冲突。
孩子有孩子自己的兴趣、喜好,有自己的思想和尊严。这让我想起了母亲最爱做的手工面,面团在我们的手中可以任意揉搓,想搓成什么形状就什么形状。可是,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做家长的没有权利去任意拿捏他们。
·陈连锦 (宣汉县)·
孩子不是任意拿捏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争创省级示范乡镇和国家重点乡镇,宣汉县政府自筹资金1200万元,于今年8月中旬和9月底分别在南坝城镇的环城路和昆甄路开工建设雨污分流工程,长达9公里的城区管网工程将于12月底完工。目前,该...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