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万瑶
3月8日是个星期六,早上8点未到,达州市通川区魏兴镇大坪村村支书王小江就来到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集中办公点,做好工作准备。“我们只有逢2、5、8赶场才有空到场上办事,过去赶场天碰到是周末就找不到人,现在方便多了。”来办事的大坪村村民赵杰说。
群众路线怎么走才能更好地接地气,是当下每一个党员干部应该深思的问题。“赶场天”碰上“周末天”也上班,达州市通川区的做法值得肯定。
不仅是通川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竹县也建立了“民事代办”,村民可将要办理事件的材料交给村干部,由村干部统一到镇上办理。宣汉县也根据全年一般有108个赶场天设立“108群众工作站”,实行乡村干部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制度。
群众路线应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川区、大竹县、宣汉县根据村民办事习惯,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本地的服务群众的办公制度,这都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有力“代表之作”。利用“赶场天”把村干部集中起来办公,“民事代办”帮村民跑腿,“108群众工作站”,这些举措不仅方便群众,而且拉近群众与政府、与党员干部间的距离,这样的举措,正是践行群众路线,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务实之举。
新闻推荐
□陈小双杨元华本报记者万瑶“寇镇长,曹妈妈又来看你了!”听到同事的提醒,宣汉县君塘镇副镇长寇泽菊走出办公室,在门口接到了滴水村村民曹玉佳,“曹妈妈,快进来坐!”“好好,我只是来看看你,摆会儿龙门阵。...
宣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