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宣汉新闻 > 正文

余门拳王贴钱收徒 只为传承土家文化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4-10-17 19:48   https://www.yybnet.net/

练武更能强身健体。谢兴双 摄

丁耀庭和他的弟子在练习土家余门拳。谢兴双 摄

丁耀庭在指导弟子练剑。谢兴双摄

“手持一根两头镶嵌有若干铜钱的竹棍,快若闪电地的劈、穿、戳、挑、砍、撩、崩,霸王上举、边鱼上水、烈马回头劈等独门绝技让人眼花缭乱。”近日,在达州市宣汉县天台乡丁耀庭的武馆里,他正在为来访者表演着土家钱棍。作为土家余门拳的第七代传人,多年来丁耀庭自掏腰包,将余门拳不断发扬光大,传承着有着悠久历史的宣汉土家族武术文化。

据了解,丁耀庭现为中国武术家协会会员,多次收到香港国际武术节和澳门国际武术节的邀请函,在不同项目上取得了好成绩,在国内的大小比赛中得到过无数荣誉。据统计,多年来丁耀庭共收学生300多人,很多远在厦门、广州和大连等地的习武之人都慕名前来学艺。

练余门拳 医武同修强身健体

据了解,土家余门拳诞生于宣汉县境内樊哙镇百里峡所在的前河流域,源于大医学家华佗之徒所传“五禽戏”,传承千年到余有福时创建独立的拳种,分布在四川、重庆、湖北等地。余门拳的特点是“短手寸劲,借力发力,脚走边锋”,属峨眉拳系的一个土著拳种。

对于丁耀庭来讲,余门拳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据丁耀庭介绍,他小时候患有小儿麻痹症,到了3岁还不会走路,全靠两只手撑在地上前行。为了让他站立起来,他的曾祖父便教他学习余门拳中的“猴爬”、“熊走”,这样可练习四肢力量、练习把脚伸直。如此日复一日的训练,到了5岁,丁耀庭就基本直立行走了。

此后,丁耀庭的曾祖父进一步言传身教,让他系统练习了“鹿奔”、“鹤立”、“虎拳”。他与师兄师弟一起操练功法、套路、器械、对练,增强了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和格斗搏击技能,直至将余门拳技艺运用得出神入化。

“我一边读书一边练武,早晚各练一个时辰,又苦又累,枯燥无味。”丁耀庭说,“但是通过习武强壮了我的身体,让我能正常行走。”

自掏腰包 传承宣汉土家文化

土家余门拳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丁耀庭自出道以来就自费到全国各地表演,广泛传播余门拳精髓。为了体现掌门人的“范儿”,他还蓄起了长长的络腮胡。

“传统武术不能丢失。”30多年来,丁耀庭坚持不懈地做着土家余门拳的传承工作。1999年,他开班带徒弟。2006年,他又从经商的父亲那里得到300多万元资助,在场镇上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采购了一系列武术器械。并广泛收集土家文物,从医书、武术书、服饰、陶瓷、字画、农具,应有尽有。他说:“土家余门拳以土家文化为载体,必须要找到载体才能发扬光大。”

丁耀庭一般利用暑假招收本乡和外地中小学生为学员,悉心编写了简化余门拳、余门健身操等教案,聘请有助理教练共同指导学员。但是,赚钱并不是他的目的。

他说:“一个暑假,每个学员我才收1000元的学费,而我每天给他们喝的多种中药熬制的工夫茶,帮助他们疏经活络、恢复体力,每天都要花400元。传统文化必须花本钱传承,这是我的爱好喜欢,总比把钱输在牌桌子上好。”王兴寨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罗轩

新闻推荐

渡口乡中心校:创一流中心学校 办人民满意教育

学校举行的拔河比赛。学校开展的趣味活动。在风景优美的国家AAA级风景区百里峡入口,在波光粼粼的前河河畔,无数英才从这里扬帆远航,但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无论他们飞得多高多远,他们的心始终牵...

宣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余门拳王贴钱收徒 只为传承土家文化)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