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烈全景。达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达川石桥火龙表演。常荣摄
第三届展演上,来自山东胶州的秧歌《喜洋洋》。刘建朝摄
大竹唢呐表演。王晓林摄
在洋烈新村拍婚纱照的冯立。宦小淮摄
晚上7点30分,达州宣汉洋烈水乡的路灯亮了,匆匆收拾完家务,廖文杰来到村里竹枝词广场和乡亲们碰头,开始“饭后一支舞”,用廖文杰的话说,“听到音乐就心痒痒”。从2011年首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在这里演出以来,洋烈水乡已经成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文化休闲旅游胜地。
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在达州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展演所到之处,都如同一股文化新风潜入原野。更重要的是,随着这股文化新风的劲吹,巴渠讲坛、流动图书室、周末公益电影、流动舞台进基层;大修当代艺术车间、巴山书画院、莲花湖展演基地……一批批文化活动和平台如雨后春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势。
“这几天,随时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电话,都是咨询首届农民艺术节和第四届新农村艺术展演的事情。”达州市文广新局的负责人说,随着达州市委、市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上这曲“反弹琵琶”的推演,达州这张“巴人故里、中国气都、红色达州”的名片正快速地传向全国。
一组数据
参演人员遍及五大洲
据了解,展演活动打破了行政区域、艺术形式等方面的限制,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70个优秀新农村文艺节目、3950名演职人员、400件优秀摄影作品、130件优秀版画作品、555篇公共文化和新农村文化建设论文、266件小品小戏作品、30家出版社600余个品种图书、17个非遗项目、230余种特色农产品在各个主、分会场进行演出、展览、展销。
文艺作品推陈出新
近四年,达州市年均创作具有巴渠特色的新农村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120余个、视觉艺术作品4000余件。其中80%的作品参加了“展演”和“流动舞台进基层”演出、展览活动,部分作品在全国和四川省“群星奖”比赛等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带动了达州市“文化惠民在身边”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全市年均举办流动舞台进基层文艺演出600余场、巴渠大讲坛100场、文化精品展100场、放映周末公益电影1200余场,实现了文化惠民全市城乡全覆盖。
经济发展借船出海
以举办“展演”为契机,达州市实现了“文化经济两翼齐飞”,带动了特色农产品贸易和文化产业发展。包装、推介、展销 30余类230余种达州特色农产品,签订购销协议2000余万元;积极扩大对外影响,强化文化产业招商,突出发展演艺娱乐、创意设计、旅游会展、影视报业、印刷包装五大重点文化产业。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演展基地建设按照“政府+企业+中介+农民”的基本思路,实行政府投资和招商引资相结合,在管理模式上采取“政府补贴、淡旺季统筹、区域竞标、门票分成、演出单位分利”的思路,建立起多赢运营模式,实现“基地”可持续发展,将其打造成为永不落幕的大舞台。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宦小淮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兴罡
/ 一展两节 /
舞台再现巴人文化阳春白雪进新村
“达州的文艺节目肯定少不了巴人元素”。在达州市中心广场演艺中心,巴山大歌《我上西山拴太阳》和舞蹈《巴人春秋》这两个重磅节目仍在加紧排练中,台上演员的动作已经重复了成百上千遍,编导依旧一遍一遍强调细节。10月10日,第四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和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一展两节”)将在达州开幕,这场来自全国各地以及五大洲,讴歌新农村的文化盛宴,将再次把好客的达州推向世界。
“节目主要是展现巴人天不怕、地不怕,敢于与自然万物作斗争的勇猛精神,以及勤劳朴实、乐观善良的品格。”达州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范建说,这些流淌在达州人血液里的精神更容易让外界读懂达州。说到连续三届的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范建的脸上充满自信,“记得第一次出去邀请参演艺术团队的时候,介绍工作都要做一大堆,现在主动打电话来的都有很多”。
山西省群众艺术馆从2001年到达州参加首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之后,接来下几届一次都没有落下。“一开始并不知道达州这个地方。”山西省群众艺术馆的编导李世平说,“一个市承办一个全国的活动,还是有点不可思议。这说明达州市把文化建设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达州市还借此对一些老旧村庄进行改造,让老百姓不出家门就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文艺节目。”
昨日,达州市文化馆音乐舞蹈部主任杨思思告诉记者,由于“一展两节”结合到了一起,今年的展演内容更加丰富,看点更足,这届活动还首次把农民达人秀、四川省“群星奖”比赛搬到了新农村文艺展演的舞台上。
“农民达人秀将由各市(州)在农民和农民工中选拔有特色、有高招的乡村达人进行现场秀。”杨思思说,川剧“滚灯”绝技、青城武术、钢管舞、乐山毛狮子、川北大木偶、关河号子、苗族芦笙舞、杂技、川北皮影、剪纸、高台铰子、舌画、茶艺等23个节目都将惊艳亮相。杨思思说,在活动中还有巴山石工号子和板凳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国家级的活动上亮相,也更有利于让更多人感受它的精彩,让这些巴人文化得以传承。
为了提高活动的互动性和参与度,这次艺术节还融入了群众万人摄影体验活动展、农民“文化手艺”展、农村风情书画展等,特别是农民文化手艺展,精选的是全省存在于乡土百姓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承载民族千年延续造构文脉、濒临失传的民族民间民俗工艺项目,诸如“编织”、“刺绣”、“锻造(饰品)”、“草(竹)编”等。
/ 文化惠民 /
红色底蕴构筑城市内核文化“轻骑”挺进偏远山区
“一展两节”开幕在即,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活动通过近4年的努力,品牌效应已经凸显,并成功取得了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同时带动了新农村文化艺术大交流。在市辖区层面来看,通过开展“流动舞台进基层文艺演出”、“巴渠大讲坛”、“文化精品展”、“周末公益电影”等“文化惠民在身边”系列文化活动,实现了文化惠民城乡全覆盖。
在“巴渠大讲坛”中,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龚兢业算是常客了,讲到红军文化,可以两个小时不喝一口水。今年5月,龚兢业以“厚重壮观的达州红军文化”为题,介绍川陕苏区时期的重要人物故事、达州境内的经典战例及构成苏区主战场的事实。
“普及达州的文化宣传很有必要,如果你给现在的小学生说王维舟,他会问你‘他在哪\’?”龚兢业说,这显示出文化宣传的必要性。达州作为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更需要这种红军精神来激励大家的建设热情。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文化讲坛每个月至少都会有一次,有时还会请来外地的大学教授,来谈达州的文化和发展。”达州市图书馆馆长师智勇介绍,“一展两节”中的19项内容分为“演、展、讲、培”四大版块,其中“讲”就有3场农村讲坛。包括“农村书坛”——“三农”文化征文比赛暨田园讲坛进农家、四川省传统文化论坛、长篇小说《乡村志》作品研讨会。
“车开不进去,文化必须传播进去”。在达州市文化馆,帐篷、睡袋等都是必要装备,杨思思称他们送文化下乡的队伍为“文化轻骑队”,每年他们都要送出至少30场演出,到达州市最偏远的山村。“一些山村开不进车,步行都要走一个小时。”杨思思说,演完了老百姓都会喊着“再来一个”,这时候演员都会满足他们的要求,时间晚了,大家就搭帐篷在老百姓的晒坝睡一晚,不去打扰他们。
达州市的展演以新农村题材为切入点,突破传统的歌舞、曲艺表演等形式,配套举办座谈会、视觉艺术展览、精品图书展和电影展、农特产品展等系列活动,有效解决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单一的问题,带动了“文化惠民在身边·流动舞台进基层”活动的开展,保持了文化惠民的常态化。
/ 基地新颜 /
演展基地美轮美奂群众文化平台“高大上”
展演带动了达州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提升。在达州市西外莲花湖景区,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演展基地的建设进入了冲刺阶段,A区的达州市文化馆、大剧院主体工程已见雏形,作为主会场的B区群众文化广场、田园大舞台,200多工人正干得热火朝天。
B区会场可以容纳观众6000名,这个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演展基地将作为龙头,辐射带动一批分基地、乡村大舞台和城乡群众文化广场新建改建,使得全市原有四级公共文化单位提档升级。
据达州市文广新局负责人介绍,广大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文化发展明显滞后,主要是文化阵地少、平台少、活动少的问题普遍存在,造成了农民物质生活的丰裕性和精神生活的单调性形成了强烈反差,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属于欠发达地区和革命老区的达州市,这种情况更加典型。
2011年7月,达州市第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达州建设成为川渝鄂陕结合部的区域文化中心,为此,达州市以“举行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为抓手,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基地打造成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和展示基地、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
而明年国庆,达州新图书馆就将正式开馆,在达州市图书馆长师智勇的桌上放着一本《国内外优秀图书馆案例》。“少儿室是图书馆重点打造的部分,我们将借鉴美国和丹麦的经验。”师智勇说,图书馆的另一大特色是收藏3000多册的地方文化研究室,可以供市民了解达州的历史文化,室内还会定期开展“文学沙龙”。
/ 华丽转身 /
田野吹新风文化经济两翼齐飞
“城里人想进来,村里人想回来”,洋烈水乡显然不是一座“围城”。2011年,达州市在洋烈水乡举办了首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后,这里开始大变样,“原来一支烟没抽完就走完全村,现在至少要逛二十多分钟。”村里人回忆,以前晚上天一黑,大家就不会出门了,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踩到水坑里,现在路灯都是程序控制,在固定的时间,准时点亮。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坐落在州河畔,倚靠在群山间,洋烈水乡也是骑行爱好者的乐园。周末,文敬体和五六名骑友在河边停好自行车,点了几杯清茶。“每个月都要骑行到洋烈水乡,从市区过来两个小时,一路风景巴适得很!”文敬体说,要是碰到节假日,这里车都开不进来。宣汉胡家镇的冯立,一大早就被影楼拉到了40多公里外的洋烈水乡,来拍婚纱照。“这里已经成了一对对新人拍户外婚纱的重要场所首选场所。”
“实现伟大中国梦,小东面馆在行动。”曾经在达州市政府综合楼背后开得火热的小东面馆,这条横幅让很多人对其记忆深刻。如今,看到洋烈水乡如诗如画般的景致,老板干脆将门市打出去,跑到洋烈新村寻找“内心的宁静”。
在宣汉县城开店的廖大姐,也盯上了洋烈新村的“钱景”,今年1月把农家乐开到了洋烈水乡,直接签了5年的租房合同。如今,在洋烈新村,已经有40多家农家乐,今年“五一”节,村里来了2万多人,好的农家乐一天可以卖上万元。
微田园、广场舞、全村WIFI覆盖、越来越火的乡村旅游……同样,在大竹县庙坝镇长乐村,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生活也在改变,这场改变和两年前在村里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密不可分。
“自从新村建起来,加上文艺展演推动,我这里已接待了好多客人!”在庙坝镇寨峰村4组,经营农家乐的龚老板回忆说,为了适应发展需要,镇里还完善了基础设施。现在停车场、景观道、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庙坝镇紧紧抓住第二届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的余温,依托本地秦王桃优势资源,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秦王桃花节和摘果节。仅2014年两节期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千万元。
类似洋烈新村和长乐新村,达州境内具有同样功能的“乡村大舞台”,包括巴人文化广场、魁字崖新村、狮牌新村、宝塔新村、青龙嘴新村,都成漂亮的群众文化广场。这些散落在大巴山里的大舞台,与全市原有的四级公共文化单位共同构建了“农村十里文化圈、城镇十分钟文化圈”,达州市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乘着文化的快船,渐行渐远。
面对这场已经扬帆的文化盛宴,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说,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不仅带动了新农村文化艺术大交流和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提升,同时还促进了新农村文艺题材作品创作生产大飞跃,通过举办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实现了“文化经济两翼齐飞”。
新闻推荐
华西城市读本讯(张鑫记者罗轩)昨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宣汉县第二中学获悉,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真正做到广泛听取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的意见,该校于近日确定将每周星期四设定为校长接待日,由学...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