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宣汉新闻 > 正文

“反弹琵琶”达州弹出公共文化服务新乐章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4-10-08 19:53   https://www.yybnet.net/

第二届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闭幕式上的演出。(请作者速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

“细娃滚灯”排练现场。达州市文化馆供图

位于达州市凤凰山半山腰的巴山书画院经过一年多的筹建,将正式对外开放。昨日,记者前往位于达州巴人文化广场的巴山书画院,徜徉在书画院的亭台院落之间,驻足于充满巴风蜀韵的书画作品前,在这里感受着浓郁的巴山文化气息。这只是近年来达州市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缩影。

达州市地处秦巴山区,是有名的红色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如何促成公共文化服务的城乡统筹、均衡发展?2011年,达州市委、市政府“反弹琵琶”,决定从文化建设最贫瘠的乡村打开突破口,并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时至今日,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已走过了四个年头,达州文化在这几年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势,流动图书室、巴渠讲坛、送文化到基层做得有声有色,达州博物馆、达州图书馆、巴山书画院、莲花湖演展基地、洋烈新村等文化平台也逐渐成形。

10月10日,第四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将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文化艺术盛会再度融合升级,与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实现了无缝衔接,将再次在达州大地上弹奏出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乐章,进一步繁荣文化市场体系,切实提升达州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巴山书画院

文化景观填补艺术平台空白

自古巴山多秀彦。翻阅历史的长卷,达州这片热土孕育了无数英才,有迹可循的只是少数,更多的人被淹没在历史的风尘中。如何让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当下,一座记载着巴风蜀韵的书画院或许是最好的诠释。

当置身于充满浓郁艺术气息的巴山书画院,悠远、厚重的巴文化扑面而来。1000平方米的陈列大厅,用一条条脉络清晰的历史主线将当下与过往串联在一起。这里既有战国时期巴文化的艺术图腾虎钮、汉书珍品渠县冯沈的二阙“八分书”、“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唐朝大画家韩滉的《五牛图》,还有万源石崖岩刻《紫云坪植茗灵园记》、破山禅师的《牧牛颂》,以及遍布于达州境内各地的雕刻艺术。

“看了院内陈列的这些书画作品,让我对神奇的巴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让我作为一名达州人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刚刚参观完书画院的刘先生说,巴文化需要这样一座丰碑来记录历史,这可以让达州人首先从文化上产生一种认同感。

巴山书画院院长马骏华说:“巴山书画院是落实市委、市政府文化强市战略的具体体现,应全市广大书画艺术家的期望和要求成立的,填补了成都市艺术平台上的空白,描绘出达州艺术大繁荣的远景蓝图。”

流动图书与讲坛

打造公共文化建设前沿阵地

“阅览室里,很多年轻人聚精会神地翻看着手中的书籍;书画室里,三五老人提笔蘸墨游走在宣纸上。”这是记者在达州市图书馆看到的场景,这里是达州文化艺术孕育的摇篮,也是公共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文化不仅是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如何打造公共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实现文化艺术的大繁荣,达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思考,达州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直在摸索中践行。流动图书室、巴渠讲坛、送文化到基层等一系列举动便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一种方式。

据达州市图书馆馆长师志勇介绍,一年多时间里达州市图书馆已建立莲花湖管委会邱家店社区、东岳乡强制医疗所、达州市监狱等十多个流动图书室,实现了图书在各个点位的流动,保证了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了文化资源真正渗透到普通群众之中。

另外,达州市图书馆于2013年10月正式开办巴渠讲坛,每个月选择不同主题走进基层开讲。如走进四川文理学院专门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讲巴文化的起源,走进宣汉为普通老百姓讲宣汉的红色文化等等。每月还选择福利院、敬老院、社区等,为群众免费放映电影,在群众中收到了良好反响,在基层中打造起了公共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

送文艺下乡

优秀文艺节目反哺基层群众

真正的艺术来源于民间,近年来,通过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的舞台,达州本土很多优秀的民俗文化都传向全国甚至世界,如宣汉的薅草锣鼓曾登上了央视《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并受邀在全国各地参与演出。

当来源于民间的艺术为我们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很多偏远山区还处在一种文化饥渴的状态。结合达州市幅员较广、人口较多,很多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实际情况,达州市文化馆实行送文艺下乡,用优秀的文艺节目反哺基层群众,“反弹琵琶”弹出了一出又一出好戏。

“我们今年已经到偏远山区演出达20多场,有些地方车到不了,我们的演职人员便带着道具、睡具等走上一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达州市文化馆音乐舞蹈部主任杨思思说,演出地点通常都是在老百姓的院坝里面,有些地方太远了,到了就是下午,演职人员也从没有抱怨,忍着疲惫坚持演出。“为了不给当地老百姓添麻烦,晚上我们就睡在自己带着的睡袋里面。”

给杨思思印象最深的便是在宣汉县冒尖村的一次演出,演出结束后老百姓们觉得看得不过瘾,都不肯离去,并要求再演一次。看到老百姓们对节目的认可,演员们忍着饥饿和疲劳,又演了一场。

通过一次次送文艺下乡活动,达州市文化馆的演职人员既通过自己的表演反哺了基层群众,也在基层演出过程中收集到了更多的民间民俗文化,产生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同时弹出了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和谐旋律,弹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乐章。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罗轩

新闻推荐

试点两年 宣汉聘任制公务员受好评

人物档案蒋德元男,49岁,宣汉县畜牧食品局总畜牧师,主要负责畜牧业发展规划、技术指导以及科研。张文茜女,28岁,宣汉县档案局聘任制公务员,负责该局的档案管理工作。两年前,达州市宣汉县试点招聘...

宣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反弹琵琶”达州弹出公共文化服务新乐章)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