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华 本报记者 刘鑫
“我们现在有了急事难事再也不怕了,因为院坝服务联络员的电话随打随接,提供的服务也很贴心。”12月17日,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村民罗建桃,一提起“院坝服务进万家”活动就啧啧称赞。事实上,宣汉县长期以来,依托 “走基层”、“院坝服务进万家”等活动载体,探索推行院坝认亲、一事一签收等创新做法,引领各级党员干部主动深入基层一线,用实际行动、真心服务,换来了群众的真心真情。
进院坝干群变成了一家人
“前年我还有了个幺女儿,她叫寇泽菊。”看着眼前这位60多岁的君塘镇老人曹玉佳,记者面露疑惑,老人哈哈大笑,“她不是我生的,但比我亲生女儿还要亲。”而老人口中的幺女儿寇泽菊,正是宣汉县君塘镇副镇长。“我早就把她当成自家人了。”老人这样说,更是这样做,逢年过节总会想着给自己幺女儿纳鞋底,或者背上点儿新米去串门。寇泽菊一次也没收过,反倒是经常给老人买衣服,嘘寒问暖,两家人的关系也从此前的不认识,变成了一家人。
类似这样的干部群众认亲活动,在如今的宣汉还有很多。该县在持续深化“院坝服务进万家,争做人民满意服务员”活动中,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利用“院坝服务进万家”网络,在联系院坝结对认亲3至5户,双向发放“认亲互补卡”,双向掌握“认亲”信息,设置“认亲公示牌”,公开认亲干部信息,真正实现 “‘亲戚\’电话一打,干部服务到家”。
截至目前,全县11300多名党员干部服务农村,直接联系院坝7230个,结对认亲2万余对,化解群众急难10万余件,协调资金300多万元,落实帮扶项目近100个……一大批涉及群众出行、就医、饮水、增产增收的实际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晒账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现在确实变了,尤其是以前惹不起的水、电、气公司,现在一个电话,他们都主动上门服务。态度转变非常大,不像以前那样硬梆梆的。”东乡镇宝寺社区居民吴世友谈及几天前家里水管破裂,当地自来水公司10分钟上门服务的事情时,脸上挂满了笑容。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宣汉县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的用“账单民生”兑现“为民承诺”的活动。各级党组织通过主动找、群众提、上级点等方式,多向征集民生问题,并将民生问题分为A(应该解决且具备条件解决的)、B(应该解决但目前不具备条件的)、C(按照政策原则不应该解决的)三类,实行菜单式管理,专人跟踪解决,定期交账销账。
对此,毛坝镇堰口村村民李正丽也是感同身受,“以前是我们到几公里外的镇上找干部办事,现在是他们骑着摩托进村问情况,而且不是简简单单问问了事,隔两三天就有回应。”据她介绍,早先自己准备办计划生育证明手续,在一次当地镇干部下乡走访时,她反映了“办理手续多,镇上村里两头跑”的问题。没想到上午刚反映了,中午镇干部就带着公章到了她家。
为了让民生问题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宣汉县坚持办理过程由群众监督、实际效果由群众评议,全面推行群众签字验收制度,实行“一件一签收、一事一评价”。截至目前,全县共解决民生难题3219件,破解率达91.5%,在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的同时,也让群众感受到了宣汉干部的新变化。
新闻推荐
宣汉县依托专业合作社,推进中药材产业加快发展。目前,全县已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3个,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37.5万亩,年产值2.3亿元。图为近日专业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为专合社成员讲授中药材种植管理...
宣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