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康从1987年担任市中区凤鸣乡凤鸣村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在近30年的村支书工作生涯中,他认真踏实、为民办实事、及时解决问题、不等不靠抓发展。在何建康的心里,“作为村干部,就要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为老百姓办好事,做好分内工作。”
◇本报实习生周瑶慧文/图
提高务工人员的维权意识
自何建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凤鸣乡务工人员的维权意识。
“之前整个村人多地少,人均0.7亩的土地根本养不活一家人。”凤鸣村从改革开放之初便不断往沿海城市输出劳务工人,“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也愈发严重。”
为了提高务工人员的维权意识,每年何建康都要把返乡农民工代表召集起来开大会,“乐此不疲”地宣传农民工权益保障方面的政策法规、遇到问题应如何解决,“务工人员既有农民工,也有包工头,一定要做好双方的动员工作,尽量避免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目前,凤鸣乡年均劳务输出达到1300人次。
争取修路项目实现公路“组组通”
在何建康的意识里,农村要想走上致富之路,还得靠修路。
2002年,何建康瞄准时机,向上争取到“康庄”惠民工程项目,由村民集资,政府补贴,“推”出了村里第一条10公里长的土坯公路,“修路得一步步来,急不得。”
2012年,何建康又争取到省上土地整改项目,整改4.5公里水泥路,将村里的泥土路逐步进行硬化;2013年至2014年,为全村争取“一事一议”项目,政府财政投入四分之三,村民集资四分之一进行道路修建,全村公路基本实现“组组通”,“全村80%以上农户买上了电瓶车,方便出行。路修好后,务工人员回乡时,直接一车接送到家门口。”
集中心思做好民生工程
何建康总是能想民所想,办好百姓关心的民生大事,“每个时期百姓的关注点不同,一定要融入到百姓中去,才能了解到他们真正想要的。”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2014年,全村实现了天然气“户户通”,并争取到县道200米以内276户享受自来水项目,今年又争取到200户民生饮水工程项目,一步一步解决村民自来水饮用问题。
目前最让何建康头疼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问题,“新农合规定每年缴纳的保险费都过期作废,我们村务工人员居多,很多人享受不到新农合的好处。”在上届召开的区人民代表大会上,何建康作为区人大代表也曾提议,是否能取消新农合个人费用过期作废的规定,可以继续沿用至下年。
何建康说:“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是自己应该做的,一个人做点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办实事做好事贵在坚持不懈。
新闻推荐
(陈挺)近日,市中区在凤鸣乡举办了“丹青绘正气,翰墨颂清风”廉政文化书画创作活动,特邀书画名家16人,创作廉政字画35幅。在此次创作中,绘画作品多以体现君子高风亮节的梅、兰、竹、菊等为题材...
宣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