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不便 大部分村民纷纷离村
新滩村九组位于杨候山腰,海拔800余米,地处偏远,是村上唯一没有通公路的组。组里土地肥沃、盛产稻谷,但只有一条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连。全组27户140余人平时赶集、买卖东西、运送物资全靠肩挑背驮。更为恼火的是,面对高产的稻谷,村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根本赚不到钱。
71岁的村民鲜仕奇告诉记者,他种了12亩多水稻,亩产1000多斤,但由于交通不便,稻谷运不出去,只有干着急。现在大多村民外出打工,只有五六位村民在家种田。
■不等不靠 村民们自筹资金修路
今年7月26日,在外经商多年的新滩村人杨显富回老家,看到村里的现状十分难过。他找到村民鲜军、张迅、鲜德章等人商量,联合发起修路倡议。随后,4人又给在外地经营挖掘机的村民鲜长松打电话商议修路事宜。“要得,修路我出挖掘机,不要工时费!”鲜长松也赞同修路。随后,4人又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倡议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便筹到了10万元资金。一些在外做生意的村民听说后,也纷纷捐款。
7月28日,通组公路正式动工。经过10多天的努力,8月8日,一条长2.5公里、宽7米的通组公路(毛坯路)终于竣工。村民们欢呼雀跃,“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稻谷运不出去了,”还有村民称,要把荒废的田利用起来,种菜或搞养殖业。
■虽是土路 却承载着村民的希望
“我相信道路修好后,有很多在普光镇上的村民都愿意回来,村子的未来,村民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杨显富说,现在虽然还是土路,等日后筹到更多资金,再将这条路硬化。
得知新滩村九组村民不等不靠、自发集资修路后,新滩村两委表示,将积极向上争取,使该村道纳入全镇规划,改善基础设施,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本报记者 彭凡珊)
新闻推荐
本报讯6日,修正药业驻达州办事处一负责人(网名“莉莉姐”),带着从成都请来的专家郑加茂免费为王达清诊断。郑加茂是宣汉县厂溪乡人,他受“莉莉姐”的委托,专程到蒲家免费给王达清看病。在详细查看了王...
宣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