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汉县老君乡紫云村,有一处天然洞穴,冬暖夏凉,生于绝壁间,名曰:金仙硐。相传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如今,这里已成了市民休闲旅游、消夏避暑的绝好去处。昨日,社区记者前去探访了这小有名气的金仙硐。
当天,社区记者坐着汽车行驶在中石化援建硬化的普老公路上,公路依山而建,呈“螺纹状”盘旋而上,车行约莫半小时,在绿树掩映中,一个天然洞穴出现在眼前,悬崖峭壁上石刻3个红色大字“金仙硐”,一道飞瀑倾泻而下。
下了车,社区记者沿着乱石砌成的阶梯拾级而上。据在此做事的冉师傅介绍,金仙硐有记载的历史,大概始于明代八大王剿四川时期,金仙硐曾作为战争之地,敌我双方在此鏖战3天3夜,攻方以柴火烟熏,守方以石头砌成的护墙作掩体,用弓箭等武器阻止来犯之敌。记者在栈道一侧看到一段至今还完好的石墙掩体上,有瞭望洞口、射击洞口。继续前行来到主洞,洞高约4米左右,最低处也有1米之余,洞的中央及两侧有彩塑菩萨30余尊,或站或坐、神态各异。“据碑刻记载,大清同治年间,有一乡绅感觉此地杀戮太甚,就在此供奉香火。于是,这里便成了善男信女的朝拜之地,以前,这里的菩萨全是石雕,非常高大,后被毁损,2006年才得以恢复。”冉师傅告诉记者,更为神奇的是,正对面佛像的背后洞顶有一处水滴一年四季不绝流,用大石缸盛装。一到晚上水滴声清晰可闻,好像是和尚在敲磬。
最后,冉师傅希望社区记者借晚报的宣传,进一步提高金仙硐的知名度,好好打造金仙硐,让更多人知晓金仙硐,来金仙硐旅游、消夏。
(社区记者 梁俊)
新闻推荐
拒收贺礼 获乡亲们好评
宣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宣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