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蜡梅繁育大棚(图片由马渡乡政府提供)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宣汉县马渡乡获悉,该乡浪洋村首期200亩优质蜡梅繁育基地和10亩蜡梅鲜切花基地全面建成,基地内蜡梅正在渐次开放。这标志着达州“市花”优质培育供应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正朝着打造国家花卉工程科技试验示范园,迈出实质性步伐。
产业帮扶增强脱贫“造血”功能
自蜡梅被确定为达州市“市花”之后,建一个优质蜡梅培育供应基地成为当务之急。经多方寻找,宣汉县马渡乡跃入人们的眼帘。据考察,该乡野生蜡梅资源丰富,海拔、土壤、气候十分适宜蜡梅培育生长。该乡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川东民歌之乡和达州市首个省级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在这里打造“市花”培育基地,实至名归。
山高地远,马渡乡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帮扶乡,全乡6个村就有3个村是建档贫困村。2015年以来,联系马渡乡的达州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市、县林业部门负责人先后多次带队深入马渡乡帮扶村进行实地调研,确立了“文化旅游强乡、特色产业富民”的帮扶定位。市县林业部门按照“业主引领、做强产业、建成基地、致富群众”的产业扶贫基本思路,确定在对口帮扶中建设全市优质蜡梅培育供应产业园,积极探索优质蜡梅种苗基地、优质蜡梅鲜切花基地、优质蜡梅丛生苗木和行道树基地、古桩蜡梅基地、蜡梅下游产业链(工业品)全产业链开发扶贫之路,以此培育特色富民产业,增强全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造血”功能。
扶贫招商项目落地蜡梅基地初建成
达州市林业园林局、宣汉县林业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技术优势,与全国优质蜡梅培育方面的行家——成都“幸福梅林”多次接触,积极引进。去年5月,“幸福梅林”落户马渡,在浪洋村和石林片区规划建设占地1000亩的优质蜡梅培育供应产业园、市花观赏产业园,在马渡乡浪洋村规划建设达州市优质蜡梅培育供应产业园、市花观赏产业园。首期实施200亩优质蜡梅种苗繁育基地。
及至去年8月播下的750公斤优质蜡梅种子和750公斤野生蜡梅种子,目前已出土100余万株幼苗,其中具有国际品种登录权、可广泛栽植于城市街道和公园的蜡梅品种达8个。今年11月,建成全市首个蜡梅鲜切花基地。2016年春季,100余万株蜡梅幼苗将大面积移植和嫁接。
连片推进奠定脱贫攻坚长远战略
蜡梅不仅是我国传统特有珍贵药用观赏名木,也是我国取得国际品种登录权的五大名花之一,其花、皮、根、果均是常用中药,蜡梅精油是高档化妆品原料,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现如今,马渡乡蜡梅基地已建成产业园路网、水网、电网和25个滴灌繁育大棚,当地村民在基地务工收入已达16万元。
据悉,成都“幸福梅林”达州幸福花香园艺公司本着“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劳动力有致富技能”原则,正在成立专业合作社、农技协和专家工作站,计划每年培训100名当地村民掌握优质蜡梅栽培核心技术。
宣汉县委、县政府以对口定点扶贫为契机,大力扶持业主发展,支持马渡乡栽植房前屋后、田边地角、荒山荒坡、撂荒田地“四边梅”1—3万亩,积极稳妥推进蜡梅产业发展壮大。并以此为原点,加快该县庆云、马渡、隘口3个集中连片贫困山区发展,最终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蜡梅培育基地和供应基地,以及蜡梅花茶、蜡梅香包、蜡梅风味食品、蜡梅精油等下游产品深加工基地,力争2018年承办中国花协高峰论坛,为贫困山区开发扶贫创造更多商机。(本报记者 付勇)
蜡梅鲜切花基地今冬将开放
新闻推荐
马伏山上的笑声 ——市科知局、市科协、宣汉教科局开展***掠影
——市科知局、市科协、宣汉教科局开展***掠影
宣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