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华正在操作血液透析机
男护士,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总是不被人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男护士正在被人们所接受,他们也成为了战斗在医疗战线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在达州市中心医院,有这样一群男护士战斗在救死扶伤第一线,其中一个30岁出头名叫吴振华的小伙子,便是他们其中的佼佼者。从2008年开始,他进入达州市中心医院实习并工作,至今已有8年时间。8年里,他以院为家,始终坚守在ICU的第一线。坚守并没有辜负他,作为中共党员,他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学习,如今已成长为一名业务尖兵。
3000多公里外的缘分他来到了达州
宽宽的脸庞,高高的身材,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脸上随时挂着腼腆的微笑,还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是吴振华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他来自于距达州3000多公里外的新疆塔城,2005年,他第一次踏上了到达州的列车。让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达州竟成了他人生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如果我高中毕业后不到达州来读书,现在可能还在家种地。”据吴振华介绍,由于家庭贫困,读大学对他原本是一种奢望,读护理更是在自己的人生计划之外。偶然的一次机会,他与邻居家的老大爷一起给人锄草打工,听老大爷讲,现在男孩子读护理很好找工作,于是,自己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便选择了护理这个专业。
2005年,吴振华来到达州市职业技术学院读护理,当时,他身上只带了几百元的路费,这路费还是自己假期打工挣的。对于大学学费,吴振华选择了助学贷款。
吴振华说:“这都是缘分,如果当时我因为家庭贫困,没有勇气走出来读书的话,就不会有今天;如果当时没有邻居家老大爷无意间提起的护理,自己更不可能学习这个专业,并成为自己现在所热爱的事业。”
一次机缘巧合的相遇他选择了ICU
吴振华是个心怀感恩的人,在采访交流的过程中,他多次提到了自己大学期间的老师和达州市中心医院的徐波老师,还有在他学习工作过程中帮助过他的人生导师们。
吴振华笑着说:“我能够到医院实习并工作,完全是机缘巧合,当时医院的徐波老师到我们学校借模型,我在路上遇见了,便给她打招呼。她当时很惊讶,没想到还有男生学护理,就问我愿不愿意到医院去实习,我当然愿意。”
就这样,吴振华进入了达州市中心医院实习。从实习开始,他一直在重症监护室(ICU),实习期间他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轮到自己休息仍然闲不住,跑到医院帮忙。
“ICU可以说是医院所有科室中最累的,都是些有生命危险的病人,吃喝拉撒睡全都要负责。刚进医院听她们在ICU干了多少年了,我想这是怎么熬过来的啊?”吴振华说,还有一个问题也曾经困扰过我,那就是人们对于男护士的偏见,有的病人家属不信任让我感到很挫败,后来,徐波老师和护理部的唐主任了解这个情况后,专门找我聊天,给我开导。“在她们的鼓励下,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吴振华说:“医院的领导和同事就像我的亲人一样,不管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她们都对我特别好,这让我在医院就有家的感觉,才能踏踏实实地工作。”
8年如一日的坚守他成长为业务尖兵
8年时间,对于不可预知的未来是漫长的,但对于身在其中乐在其中的人,只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8年前,吴振华只不过是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懵懂青年,如今,他已成长为达州市中心医院护理方面的业务尖兵,也已组建起了自己的小家庭。
谈到自己的家庭,吴振华说:“幸好我老婆也是护士,他才能理解我的工作。我老婆在宣汉县人民医院工作,所以我把家安在了宣汉,每周利用休息时间回去两次,有时候太忙了就不回去,平时都是住在医院的单身宿舍。”
不过,在吴振华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一块柔弱的角落。从2005年至今,他只是在2008年大学毕业后回过一次新疆塔城老家,“上大学时经济困难,来往车费太贵,所以没回。参加工作后经济好了,但工作太忙又没时间了。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就特别想家,我妈以前每次打电话都问我什么时候回去。”
2015年9月,他被医院派到华西医院进修3个月,专门学习床旁血液透析(CRRT)。学成归来的他,从今年1月份开始给病人做CRTR,截至目前,已成功做了100多例,成功延缓病情50多例、抢救药物中毒5例、心衰10多例,胆红素吸附5例。与此同时,他还肩负着把这项新技术教给更多的同事。
另外,他还担任了医院新进护士、规培生、实习医生心肺复苏术(CPR)技能培训老师,被达州市职业技术学院聘为CPR操作技能老师,还经常到各个社区、对口支援医院等地示范CPR术。 王标 袁天骄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罗轩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恒丰银行成都分行九周年系列活动之健康公益跑在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鸣枪开跑。超过500名公司员工及家属朋友参与此次公益跑。每有一名参与人员完成任务并跑完全程,恒丰银行便会为达州市宣汉县捐出...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