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明 本报记者 罗斌
千帆竞发的创业征程中,他们只是三位普通的创业者。和众多“创客”一样,他们曾饱尝创业过程的艰辛,也收获着成功的喜悦。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追求事业进步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把自身的发展与脱贫奔康的时代使命紧密结合起来,谱写了一曲曲拨动百姓心弦的精彩华章。他们,就是四川达州的杨昌林、廖红军和张全文。
杨昌林:10万亩药材治“穷”病
“以前‘穷\’怕了,所以我害怕自己穷,也见不得别人穷。”这是宣汉县龙森中药材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昌林接受记者采访时的第一句话。
今年35岁的杨昌林老家在宣汉县三墩乡大岩村,距县城100多公里,这里山高坡陡,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加之杨昌林家里兄弟姊妹多,当时穷得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是几兄弟轮流穿。
2002年,刚20岁出头的杨昌林用在外务工挣来的3万块钱回乡承包了原村办的300亩药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经过几年不懈努力,杨昌林的事业不断扩大,淘到了返乡创业的“第一桶金”。
“自己一个土家族娃娃能发展到今天,还不是靠国家政策好,该如何带动更多的乡亲摆脱贫困?”
“以药医病,也要以药‘治\’穷!”杨昌林决定通过“合作社+协会+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把“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变成药材技术培训场所,龙森中药材现已培育科技示范户160多户,基地已涵盖全县23个乡镇近10万亩,带领4000多户药农年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每个月仅支付给农民的工资就达90余万元,为乡亲们开辟了一条“致富路”。
不仅如此,杨昌林还自筹资金60多万元,在三墩乡大岩村修建了一条长达8.5公里的村道路,结束了当地村民肩挑马驮的历史;近年来,杨昌林累计资助了100多名贫困大学生和留守儿童,先后为五保户、残疾人购买了10多万元的生产生活物资……
廖红军:甘当“红娘”万里牵“富”线
大竹县“80后”廖红军是一名转业军人。2010年,他在杭州期间,接触到了浙江安吉白茶。于是,他萌发了把当地白茶带回家乡大竹县种植的想法。于是,廖红军找到了当地茶叶大户卫平,特邀他到家乡大竹县考察。2011年11月,首批1000株白茶终于从万里之外的浙江安吉“移民”到四川大竹县团坝镇。
有了成功的尝试,大竹白茶越做越强,一斤的均价能卖到2000多元钱。廖红军的白茶,不仅卖到四川、北京,还反销到了白茶的原产地浙江安吉。同时, 四川竹海玉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也应运而生。
“只有把群众带动起来,才是真正的发展。”廖红军说。那么,如何把当地农民群众“链”上来?
“我在场上采摘一斤鲜茶,工资就是40块钱,手脚麻利点,一天摘个两三斤不是问题,老板还管午饭。”月华乡村民赵尚菊乐呵呵地说,“以前农闲在家,想找事没事做,那时闷得慌!”。
每到采茶旺季,公司的茶叶基地采茶、制茶的农民多达1000余人。就是在平时,常年在基地进行管理劳作的农民也有近百人。“茶工”正成为当地一个新兴的行业。
除了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廖红军还通过专业合作社这根“线”,把公司和农户紧密联系起来。由公司负责茶苗、农药、化肥和技术培训,农户以合作社的形式分散经营,公司包产品回收。目前已在童家镇、中和乡等乡镇发展合作社20余家,种植面积达一万余亩,带动了1000多户农户致富增收。
张全文:食府飘香爱心四溢
提起渠县的古今香食府,在渠城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这不仅是因为这里的饭菜美味可口,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家充满爱心的餐饮企业。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渠县人,能为乡亲们脱贫致富尽点微薄之力,是我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渠县古今香食府董事长张全文秉承回馈社会的经营理念, 始终不忘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坚持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为父老乡亲呈现出一道道的“精神盛筵”。
为了更好助推***精准脱贫,古今香食府专门成立脱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张全文亲自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通过对以前资助的对象进行梳理,找出特别困难户重点关注。同时,还分队走访基层干部群众,了解特困群众,为贫困学生、孤寡老人、特困家庭等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分类帮扶,有针对性地采取物资帮扶、直接就业等方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去年8月15日,渠县龙潭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覃文明眼泪汪汪地来到古今香食府,说他马上就要开学了,可学费还没有着落。了解到情况后,张全文二话没说,当即给他5000元学费,并鼓励覃文明说:“你只管好好读书,剩下的事交给我,有什么困难就给我打电话,也不要有任何思想包袱;只要你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渠县巨光乡金土村村民黄铁,几年前和几位村民一起雄心勃勃投资50余万元建起了占地100余亩的“有机蔬菜”基地。然而,由于销路不畅,每到收获季节无人问津,大量的蔬菜烂在地里,这让黄铁和他的伙伴们个个焦头烂额。张全文得知这个消息后,主动到他的基地实地考察,并现场签订了全部蔬菜购销合同,彻底为黄铁解除了后顾之忧。
为家乡捐款修路,为困难群众送年货,为五保老人看病,为当地的年轻人寻找学技术的门路,资助30多名贫困学生,解决200多人的就业问题,累计向社会各界捐款达300余万元……近年来,张全文扶贫帮困的义举不胜枚举。
“这么多年,张董一直救助我们一家,确实恩深似海,真是个‘活菩萨\’呀!” 望溪乡村民梁恩佐家有一儿一女两个重症脑瘫患者,自己身体又不好,家境十分困难。张全文主动找上门和他结对子,经常给予物资救助,还帮助他家发展种养殖业,重新点燃了一家人生活的新希望。
新闻推荐
成都商报讯(实习记者江龙)连日来,达州市政府效能建设督查组深入多个乡镇进行实地暗访,发现部分乡镇上班时间存在锁门上班、关门睡觉、签到不到岗等现象。6月3日下午5时许,督查组来到宣汉县凤鸣乡政府,...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