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的硝烟曾弥漫这片鲜血浸染的土地,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8万多红军在这里浴血奋战,2万多人英勇捐躯……
一场硬仗,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安宁。另一场硬仗,正在悄然打响——
截至2015年底,达州市还有贫困人口49.85万人,828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高达9.16%,贫困人口居四川总量第一,成为全省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区!
沧海横流,方显达州儿女的英雄本色!脱贫奔康的路上,攻坚拔寨的冲锋号角再一次吹响!
这一场硬仗,需要坚强的引领和科学的决策指挥。
市委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勇立争先之志,善谋破题之举,提出“用脱贫攻坚统揽三农工作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理念,成为全市脱贫攻坚的作战总纲。
全市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10个专项方案实施小组,在全省率先建立“双组长制”,明确县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市县部门的主帮责任,乡镇的主责责任,村组的主抓责任,群众的参与责任;形成“领导包村、部门帮扶、工作组指导、党员干部联户”的网格体系,828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全部覆盖,3247名优秀干部驻村帮扶,其中4名正县级干部挂任乡镇党委书记、15名副县级干部挂任党委副书记……达州,全面完成向贫困宣战的总集结!
战略部局周密清晰,战术上如何精准实施?非常阶段,非常形势,非常责任,就必须有非常之策——这是达州的响亮回答
达州市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扶贫搬迁安置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创新推出“教育资助解困一批”,实现因户施策,对“症”施治,把扶贫资金和项目精准地引导到特定人口、具体家庭,即便是鸡犬相闻的左右邻居,也有不同的扶持政策。精准地把828个贫困村纳入“17大扶贫专项方案”,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社会事业“四大领域”脱贫攻坚。
脱贫,希望所在;攻坚,力量所在;奔康,目标所在。勇乘东风,挺向贫困深处的进军所向披靡,征程上的堡垒,正一个个被突破!
汽车行驶在通往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深处的柏油路上,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清清的河水和葱绿色的大山,当地土家妹子的欢歌笑语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一幢幢土家新寨静候着山外游客的到来。我们不由得问,这是在贫困点,还是一次美丽的乡村邂逅?
“困惑”,彰显的是***的成效。
巴山大峡谷沿线乡镇是宣汉县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也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2015年初,县委作出实施“开发扶贫”战略的决定,成为宣汉开发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旌旗招展,号声震天。一年来,深山峡谷间处处活跃着干群日夜奋战的身影……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打造独特的人文景观,为土家新寨增添浓郁的诗情画意。巴山大峡谷这道靓丽风景线,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小康之路。
巴山大峡谷,只是达州脱贫攻坚嬗变的一个缩影。以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以城镇扶贫夯实发展基础,以新村扶贫改善人居环境,以就业扶贫增加群众收入,以生态扶贫推动持续发展,系统化推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坚持脱贫攻坚和同步全面小康两步并着一步走。这,正成为达州决战脱贫攻坚的“战术要领”。(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为孩子打造健康成长的“摇篮” ——宣汉县人民医院建院60周年发展纪实·儿科篇
——宣汉县人民医院建院60周年发展纪实·儿科篇
宣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