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寨 本报记者 刘鑫
“古楼有个党支部,带群众种辣椒树;辣气冲天令人骄,百姓致富有妙方。”在宣汉县老君乡古楼村,群众编起顺口溜,称赞带领他们发展辣椒产业、走上致富道路的村党支部。
在古楼村高山辣椒产业园,绿油油的辣椒树挂满了快成熟的小辣椒。“要不了一个月,我家的3亩多辣椒就可以上市了,起码能卖8000多块钱!”7月29日,正在辣椒园里除草的村民夏泽美满心欢喜,“我们村很多贫困户,都靠种辣椒让日子好起来了,要不了两年我们村就可以全部脱贫了。”
专家把脉 支部带头
事实上,两年前的古楼村,是宣汉县最偏远的建卡贫困村之一,贫困发生率达到25%,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
“以前,村干部也并不是没有想办法,比如种烟叶。但是这几年烟叶价格一路走低,很多村民的烟叶烂在地里,也没人愿意收割。”古楼村“第一书记”王东说。
面对群众 “脱贫无望”的连声叹息,村支部下决心——一定要脱贫。经过多方考察,辣椒产业进入了大家的视野。“但第一次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讨论,就被村民们给否决了。很多人提出 ‘我家就种过辣椒,苗小果少,根本不赚钱\’。”王东回忆道。
那么,到底古楼村适不适合种植辣椒?面对群众的质疑,村干部想到了找专家,“科学解释才能消除群众的疑虑。”村支书夏泽云说。
于是,村党支部请来县农科所专家王荣,为古楼村“把脉问诊”。驻村查看、了解民情之后的王荣给出了答案:古楼村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属高寒山区,大多是通透性好的沙壤土,适合规模化种植高山辣椒。至于为什么有村民抱怨“自家种辣椒,苗小果少”,王荣也在村民大会上解释,辣椒也分为耐寒和不耐寒品种,传统辣椒一般不耐寒,所以在古楼村产量低,“如果我们选择耐寒的高山辣椒品种,搞反季节蔬菜,错开市场高峰期,准能卖个好价钱。”
同时,为了彻底打消群众的顾虑,党员干部们开始带头示范。2014年春天,古楼村54名党员每人试种了1亩高山辣椒,当年就获丰收。随后,2015年开春,全村110多户村民纷纷种上了辣椒,总计超800多亩,丰收的辣椒让村民当年人均增收600多元。
订单种植 销售不愁
“新鲜辣椒市场需求量小,急需加工成干辣椒;运往其它地方加工,又增加了运输成本。”王东说。为解决种植规模扩大后的销路问题,2015年底,村党支部成功引进一业主在村里兴办了一家辣椒烘焙加工厂。“村上与加工厂签订了购销合同,农民负责种植,厂家负责收购。”古楼村搞起了“订单”农业。
“我们种植的辣椒根本就不愁卖,只等红透了,采摘下来,直接拉到厂里就可变钱。”村民符能前自豪地说。
解决了销路,村民更加放心种植了。今年春天,全村有一半以上的群众种上了辣椒,种植规模达到了2300亩,可实现全村人均年收入3000元。
如今的古楼村,打牌赌博的少了,学习种养技术的多了;猫在墙角“等靠要”的少了,甩开膀子发展产业的多了……山里人也终于迎来了金灿灿的曙光。
“古楼村能够取得如此明显的脱贫成效,与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分不开。”该县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说,“通过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奔康路上争先锋\’活动,有效激发了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对脱贫攻坚的牵引力。”
过上好日子的不只是古楼村村民,还有宣汉县其他村的贫困人口。该县去年减贫3万人,今年将有4万多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彻底甩掉贫穷的帽子。
新闻推荐
培养创新精神 提升实践能力 达州市成功举办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达州市成功举办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