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签约投资合作项目69个,估算投资总额500.45亿元;新履约国内省外项目21个,投资总额185.2亿元,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定目标。宣汉县年产5万吨铝型材加工生产项目、高比表面积电池隔板膜衍生品生产项目,以及大竹县富士电梯新工厂生产线建设项目、渠县年产30万吨绿色多品种制盐项目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为全市经济发展蓄足了后劲。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达州市个别地方还存在着在谈项目多、签约落地项目少,个别工业园区承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影响了项目落地。特别是个别大项目签约多年,依旧“空中运行”,尚未落地;有的虽然开了工,但施工进度缓慢,竣工投产遥遥无期;有的甚至长时间处于停工状态,成了烂尾工程。这些难以落地的项目,占用了资源,阻碍了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抓项目重在抓落地。招商数据再好,如果项目不落地就等于零。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继续发扬“钉子”精神,不待扬鞭自奋蹄,抓紧抓好招商引资,抓早抓实项目落地,确保各项目早建成、早生效,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签约项目距离开工建设,就差“临门一脚”,要坚持问题导向,实施重点突破。要明确责任。各地要主动和超前承担项目落地的主体责任,坚持“用项目说话、用项目论实绩、用项目定奖惩”,营造出浓厚的招商氛围。要分类重点促进。认真清理已签约未履约、已开工未建设项目情况,严格执行《达州市工业园区企业退出管理暂行办法》,对招商引资合同约定的开工日期满6个月后,因企业自身原因未开工建设的,或虽已开工但无实质性进展等情况的,按照相应程序实行强制退出;对于连续停工超过6个月以上等情况的,实行协议退出,如协商无果,转入强制退出程序。
梳理“问题项目”不难发现,项目落地难,除宏观经济环境、市场走向、企业自身发展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也与我们的要素保障和服务水平有着一定的关系。要强化要素配置,统筹供地、多元融资,着力破解“项目等土地”、“开工等资金”两大难题。要建立签约项目分级分类跟踪落实机制,以各县(市、区)为主体具体抓好项目落实,市级部门按照三次产业分类明确责任做好跟踪服务,大力推动招商活动成果转化,(紧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一股股法治新风扑面而来 引领道德新风尚 凝聚发展正能量 宣汉县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
宣汉县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