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宣汉县厂溪镇四路村小学二年级杨怡同学跟着爸爸一道,怀着忐忑的心情到村小去报名。来到学校,看到一位温文儒雅的年轻老师正在校门口迎接他们,父女俩之前担心没有老师教的想法终于放下了。
父女俩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厂溪镇幅圆面积大,人口多,除中心校外,至今还保留着村小及教学点10个,就读学生达362人。近年来,当地教师的补充渠道主要是面向全省公开招考,外县籍教师、女教师占绝大多数,一般都安排在中心校工作。广大村小基本靠本地籍老教师和临聘教师负责,随着老教师逐年退休,村小师资紧缺问题日益突出。老百姓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村小修得更漂亮了,教室更宽敞明亮了,围墙更坚固了,老师却越来越老了,学生越来越少了,也没有活力了。”
为振兴乡村教育,破解中心校教师下村难的现象,厂溪镇中心校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路子。
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以来,厂溪镇中心校加大投入,大力改善村小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让村小旧貌换新颜。同时,在县上发给村小教师每月100—200元生活补贴的基础上,学校为每个老师每周报销一次由镇上到村小的往返车费。当地教师在评定中级、高级职称时,必须有2年以上村小工作经历;选拔培养全县教学名师、学校后备干部,也必须要有2年以上村小工作经历。
一石激起千层浪。政策配了套,中心校教师争着下村小,学校管理层再也不用为没有人愿意到村小工作发愁了。
对到村小工作的教师,学校特别予以人文关怀。比如尽量把女教师安排到离场镇较近的村小,男教师则到相对偏远的村小工作。同时,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的村小老师结对帮扶领导小组,每位校领导定点联系一所村小,结对帮扶一名村小老师,定期下村走访巡查,慰问了解青年教师在村小工作的困难和需求,指导检查常规工作开展情况,鼓励青年教师在村小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新学期开学,厂溪镇中心校有8名青年教师主动报名到村小任教。不仅是四路村小学,包括燕窝村小、转角村小,都来了中心校的优秀教师。和杨怡的父亲一样,当地很多家长都乐开了花,这下,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孩子没人教了,终于可以放心地出门务工了……
·汪乔 姚文欢 本报记者 桂爽·
新闻推荐
近年来,宣汉县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深入挖掘农民夜校教育培训、引领示范等功能,积极探索夯实三大基础、推行夜校5+模式、开办四色教育、强化三项管理的“3543”办学模式,有效彰显农民夜校在点亮...
宣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