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西南商报记者近日从四川广汉市委农工委获悉,2015年,广汉市按照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要求,以助农增收为核心,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为主线,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全面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初步呈现出示范带动明显、产业支撑有力的良好局面。特别是近年来,广汉市因地制宜,以规划为龙头,以新村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到常规工作抓规范、创新工作抓重点,探索出一条符合广汉新农村建设实际的好路子。
“产村一体,新村才会有活力,产业支撑,增收才有保障。”据广汉市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广汉市以新建聚居点、改造提升旧村庄与保护传统院落民居相结合,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例如该市的三水镇友谊村实施产村相融,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全村共流转土地(含水面)3600亩,旅游、种养殖业年产值达60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40余万元;松林镇红堰村在水果产业良性循环的同时,统筹项目和民间资金,实施旅游新村建设,通过农旅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5万余元;西外乡楠林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做到绿化环绕,充分发挥绿化系统的游憩、景观和生态等功能,发展规模化、集约化、附加值高的花卉苗圃等产业,积极促进村民创业就业,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备受关注的是,近年来,广汉市在新村改建过程中还出现了民营资本参与建设的新形式,即社会力量同参与,着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如四川龙潭湾生态农业发展公司投入3000万元,流转土地1000亩,改造高坪镇龙潭村田、路、沟、院、房,打造体验式旅游接待农家小院,建设集科研示范、生产销售、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四川灵溪农业发展公司投资5000万元,流转土地2000亩,在南兴镇红星村建设生态有机水果产业园区的同时,改造村庄院落环境风貌,形成了新村、农业、旅游融合的发展局面。
此外,广汉市还大力深化农村改革,推进新村建设。广汉紧紧抓住全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试点县契机,按照“有利于基本农田保护、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三个有利于”原则,建立健全现代农村产权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产权流通市场,实现农村各类要素资源资产化、资本化,助推新农村建设。
截止目前,广汉市在交易中心进行的土地流转交易项目465笔,流转面积50724亩,流转交易金额4366万元,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交易运行保障。先行试点的和兴镇华严村推行土地承包经营“三权分置”改革,把分散的土地经营权经村经济股份合作社流转给本地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组织,成规模地放活土地经营权,同时采取租金保底收益+二次返利(净收益10%-20%)分配方式,实现了整村土地流转,亩均增收约900元;三水镇在友谊村推行“清产核资、股份改造、统筹经营、融合发展”,创建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实现了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长。
“我们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总体目标要求,提前谋划、在‘精细化\’上下功夫,结合广汉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创新农村建设推进理念与方式,把新农村综合体和聚居点建设、旧村落改造提升、传统村庄院落民居保护修复作为基本形式,着力打造体现耕读文明、田园风光、地域特色、乡村情趣、民俗风情的幸福美丽新村,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使农民成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主力军和受益者。”广汉市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广汉市将继续紧紧抓住全省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试点县、“百万安居工程”农村廉租房建设的机遇,积极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按照该市提出的“两路三带四基地”工作总体思路, 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为重要抓手,坚持新村建设、旧村落改造提升、传统村庄院落民居保护修复并重,全面推进广汉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新闻推荐
明星电力转让彭州兴网出资明星电力(600101)今日公告称,4月9日公司与广汉市嘉华家居装饰城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汉嘉华)签订《产权交易合同》,将持有的成都市兴网传媒(彭州)网络有限责任公司670.5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