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学查看他的养殖池。
2月20日上午,虽然气温陡降,但当记者来到广汉市南丰镇七玉村7组残疾青年刘家学办的水产养殖场时,刘家学已早早地坐着轮椅车在这里打理了一阵时间。
见记者来了,刘家学用双手使劲地推着轮椅车迎了上来。看他行动不方便,记者准备前去帮忙,但他忙说:“我自己来!”他一边接受记者采访,一边不停地查看刚建好的孵化温室、重新挖深了的孵化池,不时地指导家人和员工进行劳作。
“等过几天天气好了就要关水孵化蝌蚪和泥鳅苗了,现在必须要加紧时间改造修缮设施、场地。”刘家学说。据他介绍,这个水产养殖场面积约10亩地,是他前几年流转本组村民的土地开办的,主要养殖商品青蛙、种蛙和泥鳅,离他家仅有几十米远。
临近中午,刘家学又推着轮椅车往家里赶。在他家侧门靠近水泥路一侧,有4个大小不一的水池,他说,这是2014年底刚开始试养泥鳅时修建的养殖池,当时连修水塔等设施,共投资了1万多元。
通过养殖池旁的便道来到了刘家学家的院子里,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堂屋门边红艳艳的春联弥漫着年的余味。刘家学的家人热情地邀请记者进屋坐一坐。在这里,记者与刘家学和他的家人摆起了“龙门阵”。
据了解,刘家学是南丰镇七玉村7组的村民,家里有两位老人、两个小孩,加上刘家学夫妇共6人,前几年一家人勤勤快快,小日子也过得幸福美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下半年的一天,26岁的刘家学不幸遭遇车祸住进了成都的华西医院。家里的顶梁柱倒下,全家人都几乎崩溃了。刘家学住了大半年医院,加上家境本来并不宽裕,前后治疗共借了三四十万元,可最终还是落得个腿脚一级残疾,只能依靠轮椅车代步。刘家学根本无法接受这一现实,“那一年多,我连家门都不敢出!”说起那段日子,他至今还语气哽咽。
七玉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和南丰镇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长期入户开导刘家学,帮助他家解决困难。他说:“村妇女主任周菊和镇上分管农业、扶贫的副镇长张晓琴等,跑前跑后帮助我家申请各种困难补助、低保,我家还被纳入了***户。他们更是经常登门开导我和家人。全家人都十分感谢这些好心人。”
一年后,刘家学接受了这一现实。他开始琢磨自己怎样才能不成为家庭负担,帮助全家人摆脱贫困。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学习,做足了功课后,刘家学提出了自己要创业。通过镇畜牧站工作人员的帮助,刘家学到大型养殖场参观学习,进行各项试验之后,终于成功孵化出泥鳅苗。
于是,刘家学开始在家养殖泥鳅,并得到了七玉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及南丰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南丰镇政府为其申请了残疾人创业资金1万元。后来,镇、村等又通过为刘家学申请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帮助他扩大了养殖场所,增加了青蛙养殖。2016年,刘家学一家终于甩掉“穷帽子”成功脱贫,并走上致富之路。
“今年春节前,我就已经接到了十多万元的种蛙、泥鳅苗订单。于是,我又在本组其它地方流转了10多亩地新建了一处养殖场,这样一年下来能有15万元左右的收入。”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刘家学表示,他已经成立了广汉市石坝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将带动帮助附近更多的村民,特别是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记者手记
在采访刘家学的过程中,每当看到他行动不方便,记者等准备前去给他推轮椅车时,他都连忙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来”这4个字,不正是刘家学身残志坚精神的最好体现吗?
正是有了“我自己来”的精神,刘家学最终坚强地走出残疾的阴影,为了不成为家庭负担,摆脱贫困,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自己创业养殖泥鳅、青蛙,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愿我们的贫困户们和残疾人朋友们,学习刘家学“我自己来”的精神,自立自强,早日甩掉“穷帽子”,走上致富路。
刘家学查看他的养殖池。
2月20日上午,虽然气温陡降,但当记者来到广汉市南丰镇七玉村7组残疾青年刘家学办的水产养殖场时,刘家学已早早地坐着轮椅车在这里打理了一阵时间。
见记者来了,刘家学用双手使劲地推着轮椅车迎了上来。看他行动不方便,记者准备前去帮忙,但他忙说:“我自己来!”他一边接受记者采访,一边不停地查看刚建好的孵化温室、重新挖深了的孵化池,不时地指导家人和员工进行劳作。
“等过几天天气好了就要关水孵化蝌蚪和泥鳅苗了,现在必须要加紧时间改造修缮设施、场地。”刘家学说。据他介绍,这个水产养殖场面积约10亩地,是他前几年流转本组村民的土地开办的,主要养殖商品青蛙、种蛙和泥鳅,离他家仅有几十米远。
临近中午,刘家学又推着轮椅车往家里赶。在他家侧门靠近水泥路一侧,有4个大小不一的水池,他说,这是2014年底刚开始试养泥鳅时修建的养殖池,当时连修水塔等设施,共投资了1万多元。
通过养殖池旁的便道来到了刘家学家的院子里,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堂屋门边红艳艳的春联弥漫着年的余味。刘家学的家人热情地邀请记者进屋坐一坐。在这里,记者与刘家学和他的家人摆起了“龙门阵”。
据了解,刘家学是南丰镇七玉村7组的村民,家里有两位老人、两个小孩,加上刘家学夫妇共6人,前几年一家人勤勤快快,小日子也过得幸福美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下半年的一天,26岁的刘家学不幸遭遇车祸住进了成都的华西医院。家里的顶梁柱倒下,全家人都几乎崩溃了。刘家学住了大半年医院,加上家境本来并不宽裕,前后治疗共借了三四十万元,可最终还是落得个腿脚一级残疾,只能依靠轮椅车代步。刘家学根本无法接受这一现实,“那一年多,我连家门都不敢出!”说起那段日子,他至今还语气哽咽。
七玉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和南丰镇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长期入户开导刘家学,帮助他家解决困难。他说:“村妇女主任周菊和镇上分管农业、扶贫的副镇长张晓琴等,跑前跑后帮助我家申请各种困难补助、低保,我家还被纳入了***户。他们更是经常登门开导我和家人。全家人都十分感谢这些好心人。”
一年后,刘家学接受了这一现实。他开始琢磨自己怎样才能不成为家庭负担,帮助全家人摆脱贫困。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学习,做足了功课后,刘家学提出了自己要创业。通过镇畜牧站工作人员的帮助,刘家学到大型养殖场参观学习,进行各项试验之后,终于成功孵化出泥鳅苗。
于是,刘家学开始在家养殖泥鳅,并得到了七玉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及南丰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南丰镇政府为其申请了残疾人创业资金1万元。后来,镇、村等又通过为刘家学申请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帮助他扩大了养殖场所,增加了青蛙养殖。2016年,刘家学一家终于甩掉“穷帽子”成功脱贫,并走上致富之路。
“今年春节前,我就已经接到了十多万元的种蛙、泥鳅苗订单。于是,我又在本组其它地方流转了10多亩地新建了一处养殖场,这样一年下来能有15万元左右的收入。”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刘家学表示,他已经成立了广汉市石坝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将带动帮助附近更多的村民,特别是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记者手记
在采访刘家学的过程中,每当看到他行动不方便,记者等准备前去给他推轮椅车时,他都连忙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来”这4个字,不正是刘家学身残志坚精神的最好体现吗?
正是有了“我自己来”的精神,刘家学最终坚强地走出残疾的阴影,为了不成为家庭负担,摆脱贫困,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自己创业养殖泥鳅、青蛙,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愿我们的贫困户们和残疾人朋友们,学习刘家学“我自己来”的精神,自立自强,早日甩掉“穷帽子”,走上致富路。
新闻推荐
刑警,一个随时面对危险、面对鲜血、面对牺牲的职业。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他们因背负着群众的安危,党国的任务,为了无愧于头顶的警徽,默默地守护着一方平安。去年,在市直机关工委举办的全市机关先进典型事...
广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汉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