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广汉市兴隆镇农户王道荣的蔬菜田里看到,打开田间蓝色管道的阀门,污染物变成的肥料和灌溉用水从阀门口喷涌而出。“铺了这管道,真是方便又省钱。”
此前,广汉市长期被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所困扰。“自2014年以来广汉已关闭了500余家养殖场。”但广汉市农业局局长胡智觉得,这种办法光堵不疏、短时见效,收效甚微。
如何打通外循环链,起到“治本”的效果?胡智说,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广汉市农业局牵头制定出了这套“种养大户结对子”的废弃物处理办法。
一条管道,联结起种植户和养殖户,将养殖场内的沼液池和农田贯通,养殖场的排泄物成了田间的宝贝,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给农田带来了免费好用的“农家肥”。
首先,广汉市农业局对该市种植养殖大户进行全面培训,同时,成立社会服务性质的沼渣沼液运输专业合作社。最重要的是,让相邻的种养大户一对一签订废弃物处理协议,养殖产生的粪污,必须通过沼气池密封,发酵腐熟后运到签约种植户的地里,作为有机肥使用,运费则由双方协商。相距较远的种植养殖大户,则分别与沼合社签订运输协议,由沼合社负责运输,运费由种植户、养殖户和政府各出三分之一。
王道荣既是当地的养殖大户也是种植大户,他去年底在自家的养殖场和农田间修建了1200米沼渣沼液管道。王道荣对记者算了一笔账:铺设管道花费11万元左右,但用了农家肥后,每亩田每年至少节约450元,两三年就能回本。
广汉市慧强农牧有限公司也是种养结对的受益者之一。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先凤告诉记者,2015年以前,仅为了实现“排泄物处理达到环保标准”这一目标,公司就投入了近500万元,平均每月还有上万元的消耗投入,“自从种养结对后,每月上万元的排泄物处理投入就省了。”
与慧强农牧公司对接的都是“大户”,广汉绿丰种植专合社就是其中之一。“沼合社拉来的沼液当时就洒到田里,沼渣就堆放在蔬菜地的空田坝里晒成干粪肥料。”自从用上农家肥,专合社的1100亩蔬菜不仅品质好,还省下不少化肥成本。
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当地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养殖户加入到结对大军中来。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德阳讯(记者童登俊)3月1日,2017中国广汉油菜花季在西高镇万亩油菜基地举行。据悉,此次活动将持续至4月中旬。广汉市西高镇位于广汉西部,与什邡马井交界,与三星堆博物馆隔鸭子河相望。全...
广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