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勋
昨(17)日上午记者到访时,绵竹市政府副秘书长、应急办主任徐军正在加紧安排和落实2012年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各项工作,“你看,这是我们刚制作出来的清平乡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图纸,相关工作已基本准备就绪。”徐军对记者说道。
开展大型的防灾救灾实战演练,绵竹市已不是第一次。去年5月27日,绵竹市政府联合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政府应急办、德阳市政府在清平乡举行了大型山洪地质灾害综合应急演练。“这次演练全面检验了绵竹的综合应急救援调度指挥系统和各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徐军说。
“5·12”特大地震和“8·13”清平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绵竹市委、市政府对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和要求,广大老百姓防灾救灾意识也明显增强。2009年,绵竹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印发数万册《绵竹市民防灾应急手册》,帮助群众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和自救互救技能。每年,该市各镇乡和相关部门都会结合本辖区、本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指挥能力和应战能力。2009年以来,该市制定各类专项应急预案31个,各部门、镇乡及企业单项应急预案100余个。就地质灾害防范来看,预案涵盖了该市所有镇乡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隐患点的情况,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以及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具体监测人员、责任人、撤离路线和避灾场所等内容。
徐军在电脑上打开“绵竹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点击“应急管理”专栏,组织机构、法律法规、科普宣教、预案管理、工作动态、典型案例等内容一目了然。徐军说,这是绵竹市强化应急管理建设的一个创新之举,目的在于加大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做到未雨绸缪,提高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徐军告诉记者,绵竹市的应急管理建设已逐步从传统的管理建设向高科技方向迈进。2010年,绵竹建立起应急预警短信平台,覆盖至每个村民小组,可在第一时间向全市或局部范围人群发送预警短信,为及时做好应急准备、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争取时间。目前绵竹通过此短信平台已发送应急短信120余次。此外,还建立了绵竹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防汛抗旱应急救援支队等14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组建了42人的应急救援专家组。按部门、镇乡分类建立了应急救援装备数据库,统筹该市百余台抢险救灾机械设备,并明确了装备的数量、存放地点等基本情况。“在绵竹,应急管理已经成为一项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徐军说。
有了这些扎实的基础性工作,绵竹对于开展好2012年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信心十足。徐军告诉记者,本次实战演练以地质灾害避险为重点,同时进行堰塞湖施爆排险、道路抢通保通、第一响应人搜索救援、横渡救人等大演练。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德阳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绵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制定了绵竹综合实战演练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演练组织机构,由市应急办具体负责演练的综合协调、方案制定等工作。同时,各镇乡和相关部门成立相应演练工作组织机构,将演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徐军谈到,群众是综合实战演练活动的主体,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高群众的防灾救灾意识和能力,本次实战演练绵竹共组织动员了3000多名群众参与。绵竹市委、市政府在制定演练项目和方案时,注重开展以企业、学校、村组为主的群众性防灾避险紧急疏散演练,努力通过演练教会群众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快速有序避险、逃生自救。同时,已经通过网站、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提前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综合实战演练,并再次加印《绵竹市民防灾应急手册》向群众免费发放。
徐军表示,目前,参与这次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的干部群众已清楚演练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清平乡群众普遍知晓演练的重要性和地质安全隐患点位置,熟知逃生路线,如遇突发事件时可实现快速有序转移。现场指挥部的布置工作将于19日全部完成,应急救援队伍已全面做好准备,整装待发。
新闻推荐
□谢星波初识王永生,是随四川作家德阳采风团进清平采风的2007年,记得那是初秋的早晨,清平乡银杏沟20多万株银杏播撒着绿色。我们坐在银杏沟那巍屹挺拔的银杏树王下,听湔沟村一位村民讲他在响应绵竹市...